智能彰顯未來,過程盡在“掌”握 ——中國智能擰緊行業的變局與趨勢
導讀:智能擰緊作業是智能制造體系中的核心環節之一,其擰緊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整個產品的質量和安全。目前我國智能擰緊行業集中度仍然較低,整體市場也正處于成長初期,隨著我國在“十四五”期間持續推動制造業的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對于智能擰緊的訴求將會與日俱增,行業市場前景巨大,但目前智能擰緊市場中大多為國外跨國品牌,其產品優勢明顯,價格較高,國內品牌開始剛剛起步或者布局,相信在政策和市場的指引下,國內品牌將會躍升到國際市場,與國外品牌同臺競爭。
一、智能擰緊行業現狀
擰緊作業是工業制造體系中的核心環節之一,對于螺絲、螺紋等關鍵零部件擰緊作業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到整個產品的質量、安全新能和有效性,而為了確保擰緊作業不出現漏擰、誤擰等情況,傳統的擰緊方式已經很難滿足現代化的工業生產體系,這種低效、安全性能難以保障、嚴重依賴擰緊工人熟練度的傳統工藝將會逐漸被擁有智能化決策系統的智能擰緊方式所替代。
目前全球電動擰緊工具的市場集中度不高,參與競爭的企業較多,而其中高端產品主要來自于美國和西歐地區,這些企業通常在中國設立工廠,來有效擴大其市場份額,目前中國生產商和跨國企業的生產產量幾乎占據了全球67.5%的市場份額,除去跨國企業產能,中國國內品牌大多產品應用在民用領域。
圖1:全球市場份額占比(%)
數據來源:360 marker update,前瞻產業研究院
由于該行業與全球經濟周期成正相關關系,預計到2025年之前將會保持較為平緩的增長,到2025年將會保持3.13%的復合增長率實現持續增長。
圖2:全球市場增長及預測(億元,%)
數據來源:360 marker update,前瞻產業研究院
二、全國智能擰緊競爭格局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大國,并且伴隨著《中國制造2025》以及中國“十四五”規劃的印發,對制造業實現智能化綠色化的轉型升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會直接有效地拉動中國智能擰緊行業的市場規模。
由于中國智能制造的需求還僅集中在汽車制造和白色家電制造兩大領域,對于智能擰緊作業的訴求相對較小,部分中低端廠家仍然還在采用較為落后的傳統擰緊方式和電動擰緊方式,因此,總體來看,中國智能擰緊市場集中度仍然不高,其中存在著兩股勢力,即占據中高端市場的國外跨國龍頭企業勢力和中低端電動擰緊工具轉型而來國產品牌勢力。
圖3:國內市場中兩種勢力企業情況
國外跨國企業勢力:隨著中國制造業市場的快速壯大,國內對于高端擰緊市場的需求日益提高,國外跨國公司紛紛將工廠設立在中國,其擁有長期的技術積累和產品優勢,目前占據著中國的高端市場領域,其產品是伴隨著其長期的工業積累和工業4.0的要求而同步發展的,產品在設計、精度、效率、錯誤率等多個方面均領先于國內品牌,具有非常強的技術優勢,不過目前這些企業產品由于是壟斷產品,價格相對較高。主要公司包括瑞典阿特拉斯·科普柯,法國的馬頭動力,德國德派,美國英格索蘭機械和德國博世力士樂等企業。
國內新興企業勢力:而另一股勢力則為國內新興品牌勢力,這股勢力是從之前的傳統電動工具轉型而來,由于發展時間短,目前國內品牌大多在中低端產品領域布局和競爭,與國外大型企業仍然有著一定的差距,經過多年的沉淀和研發投入,在部分細分應用領域中已經具備能夠與國外龍頭企業同臺競爭的能力,正在努力追趕國外的頭部企業,積極搶占國內智能擰緊市場份額。
國內品牌崛起成為必然趨勢,具體先行布局的企業包括速動智能擰緊技術(廣東)有限公司、山東中車同力達智能機械有限公司、大連嘉禾自控技術有限公司以及大連德新技術工程有限公司等。
三、智能擰緊代表著行業未來的趨勢
在智能制造大勢所趨的背景下,國外開始率先在擰緊領域推行智能化探索。本文參考“SUDONG”品牌的智能擰緊,其產品方案將擰緊過程和步驟進行進一步的細化和量化,在入牙、旋入、最初擰緊和最終擰緊四個環節中實現逐步有效的控制和檢測,再結合數據反饋和檢測,使擰緊作業在發生滑絲、浮鎖、斜打等故障時及時中止擰緊作業,最后通過數據溯源體系,實現擰緊數據的參數分析,真正達到高質量無故障的擰緊作業。
圖4:“SUDONG”智能擰緊方案
從技術趨勢來看,智能擰緊其核心展現出三大技術發展趨勢,即集成化、開放化、可溯源性以及自決策性。
(1)集成化與開放化
集成化:工業4.0以及智能制造的影響力正在全球范圍內一一實現,在新一輪的工業革命下,智能制造必定將以一個全環節互聯化的系統構建來實現。
開放化:但這項龐雜的工程顯然沒有一家企業或機構能夠憑一己之力完成這項工作,其解決方案高度依賴在連接供應商和制造商的整個價值創造流程中,從技術層面和組織結構層面實現互連互通,只有通過開放式合作,建立開放式標準,互相交流想法和解決方案,智能制造概念才可能成為實際的解決方案。
因此,作為智能制造體系中的擰緊環節而言,更多的則是需要結合整體智能集成化和開放化的標準結構,加強與其他系統的兼容性和適配性,助力智能制造整體架構的搭建。
(2)可溯源性和自決策性
結合目前阿特拉斯·科普柯公司以及國內領先企業在智能擰緊領域的業務布局以及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目前由于整體的擰緊數據量不大,且不同工藝對于擰緊作業的要求不一致(個性化與定制化)導致難以使用其他企業的數據來實現擰緊過程。
因此,數據的采集和可溯源性則是構筑智能化的關鍵環節,讓整個擰緊過程分階段性的實現數據可溯源,了解擰緊作業的數據走勢和數據擬合,再通過后續的數據分析、數據迭代等過程實現擰緊過程的自決策性。
其中具體的又分為操作能溯源(對擰緊作業的動作、時間等參數實現溯源)、數據能復盤(每一步數據可被記錄且定期復盤)、問題能預警(智能提醒設備維護、擰緊錯誤等)、擰緊能優化(通過數據分析,智能優化擰緊過程)四個方面。
從國內行業趨勢來看,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國家,但是在推進工業智能化方面,由于中國制造業起步較低,不得不努力才能追趕上歐洲和北美的經濟競爭對手。在新發展階段下,國內成熟的市場環境,有效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將會催生更多具有本土特色的品牌參與到國際競爭中來,市場的競爭將會更加的多元化。
結語
高效的智能擰緊作業對于我國智能制造體系建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其擰緊質量的高低將會直接影響到整個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在智能擰緊行業領域中,國外企業已經走在前列,中國品牌正在奮勇追趕,相信在政策的指引和市場的驅動下,我國智能擰緊行業中將會涌現更多的民族品牌。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