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之路
前言
從2001年無錫尚德成立開始,中國光伏產業一路狂奔,經歷過高光時刻也曾跌入過至暗谷底,曾創造了無數富豪,又另無數投資者和地方政府夢碎。起起浮浮間,中國光伏產業已經牢牢占據了世界光伏產業頭把交椅。
一、全球領先
2020年中國太陽能多晶硅料產能達到39.2萬噸,占據全球太陽能多晶硅料的71.9%;光伏電池產能達到了134.8GW;光伏組件產能達到了124.6GW,全面領先全球。2020全球領先光伏產業前20強中,中國企業占據了其中的15個席位,擁有絕對的領先和規模優勢。
二、一路狂奔
2000年旅居澳大利亞的施博士離開澳大利亞回到闊別已久的祖國,準備憑借自己的學識和技術在國內施展拳腳,在拜訪了無數的投資人和地方政府后,與無錫市政府達成了合作協議,2001年無錫尚德成立,隨即資金、技術、人員全部到位,自此開啟了第一輪的狂奔。2002年無錫尚德建成了當時國內最大的10兆瓦級太陽能電池,產能相當于此前四年全國太陽能電池之和。2004年德國更新《可再生能源法》,強制光伏發電并網,并給予空前的大力度補貼,源源不斷的出口需求讓提前布局的無錫尚德迎來了成立以來的第一波高峰,借此機會尚德進一步擴大規模,在2005年底,無錫尚德在紐交所上市,施博士和尚德迎來了生命歷程中最高光時刻。
有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后面的跟隨者爭先嘗試,遠在江西小城市的富二代彭小峰,開啟了新一輪的造福神話,2005年,賽維LDK成立,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彭小峰率領的賽維LDK一路狂奔,用超呼尚德的速度,在2007年就一路狂奔到了紐交所,速度之快令人咂舌,僅用了三年時間就達到了巔峰,不僅成為了亞洲最大的硅片廠,還成為了江西省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公司,一時風頭無出其右,所在的新余也成為了江西GDP增長最快的城市。
上市之后的賽維LDK有了充足的彈藥攻城略地,賽維通過收并購,新建廠房擴大產能,于2008年中期正式超越挪威REC,一舉成為全球第一的光伏硅片廠家。同年,為擺脫上游硅料受限于國外,賽維LDK在全球硅料歷史價格最高點位攜重資進入硅料行業,隨著金融危機爆發,歐美經濟滑坡,政府大面積取消光伏補貼,光伏產品需求量驟跌,硅料價格直線下跌,賽維LDK遭遇了成立以為的第一次挫折,但領頭人依然率領團隊,選擇加大杠桿,繼續擴大產能,想以規模優勢跨國調整周期。
三、跌入谷底
2012年10月10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光伏產品征收34%到47%的關稅,與此同時,歐盟正式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當時,歐洲是中國光伏產業最大的出口市場,占70%左右,美國占10%,突如起來的變故給整個行業潑了一盆冷水,也成為了壓垮賽維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在2009年以薄膜電池切入光伏領域的漢能巧妙地避開了“雙反”雙反政策,在行業下行時另類地一路狂奔,依靠水電生意的巨大現金流,短短幾年時間內,全國各地跑馬圈地,力圖通過薄膜技術優勢開辟出另一個巨大的市場。而隨著技術迭代,以及金剛切割技術的普及,晶硅電池成本大幅下降,漢能期待的行業拐點遲遲未能出現,薄膜電池曾經略勝一籌的成本和效率優勢消失殆盡,隨之而來的是單晶硅單晶硅電池的異軍突起,不斷吞噬薄膜天陽能市場。
四、群雄爭霸
行業吃螃蟹的先行者在后輩的阻擊與外部環境的夾擊之下,相繼倒下,同時前輩們的倒下也給了后來者一個擴大市場的機會,2015年協鑫系嶄露頭角,踩著前輩倒下的軀殼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硅料和硅片廠家,占據全球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而在協鑫剛剛當上“世界硅王”當年,也就是2015年國家推出“領跑者計劃”,對光伏組件轉化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晶硅路線似乎被政策有意拋棄,單晶硅技術路線被扶正。也正在此時,隆基的金剛線切割技術實現重大突破,使得單晶硅成本大幅下降,憑借技術領先優勢以及越發成熟的市場環境,隆基開啟了新一輪的狂奔,很快取代協鑫系成為全球頭部硅片供應商。在2018年“5.31”政策之后,全國光伏產業重新洗牌,在此前依靠補貼和行業機遇的企業紛紛倒閉,而技術先進、資金充足的企業脫穎而出,整個行業發展路徑和發展政策愈發成熟和清晰,行業格局在變動中重新組合,但沒有哪家企業能夠確保走到最后的一定是自己。
硅片尺寸之爭從未聽過,而顆粒硅的出現又向傳統棒狀硅發起了沖擊,電池技術更是多條路線齊頭并進,高效率電池技術不斷迭代,N型電池有望接棒成為主流,N型電池優勢顯著,有望接替P型成為主流。隨著PERC電池逼近效率天花板,發展下一代N型電池勢在必行,TOPCON、HIT、IBC等電池均具備較好發展前景。而在三者技術之中,HIT電池參數性能最優,全生命周期發電增益優勢顯著,轉化效率仍在持續突破,且天然適合疊層鈣鈦礦效率達到30%以上。
隨著國家能源局6月23日下發《關于報送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方案通知》,《通知》指出申報試點的黨政機關建筑屋頂總面積可安裝光伏發電比例不低于50%;學校、醫院、村委會等公共建筑屋頂總面積可安裝光伏發電比例不低于40%;工商業廠房屋頂總面積可安裝光伏發電比例不低于30%;農村居民屋頂總面積可安裝光伏發電比例不低于20%。未來一段時間,屋頂光伏必將迎來爆發式增長,更加適用于屋頂的光伏組件以及光伏建筑一體化的建材搶占市場先機。
五、行業反思
過去二十年,在高額補貼政策的引導之下,我國創造了世界上全所未有的發展速度,光伏技術和規模領先全球,形成了閉環完整的產業鏈,在推動能源結構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當前我國光伏產業處在由規模擴張向高質量發展模式轉變,國家對光伏產業的高補貼轉向地補貼逐漸向領補貼,倒閉逼光伏企業技術變革,降低成本,最終達到平價上網,實現從補貼中來,到平價中去。
縱觀光伏產業的發展歷程,其核心是技術迭代帶來的成本優勢,新技術的出現將打敗舊產能,從來都不存在先發優勢和規模優勢,身處其中的企業唯有保持對技術的不斷探索,理性對待行業的大起大落,做到掌握行業最先進的技術,不盲目追求規模等,才能在起起落落中緊跟時代潮流。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