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防偽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傳統防偽轉向“互聯網+”防偽【組圖】
發展至今,我國防偽行業由傳統防偽轉向“互聯網+”防偽,傳統的防偽企業以及互聯網技術企業利用自身優勢進入防偽市場,我國防偽市場規模已經達到260億美元,“互聯網+”防偽市場規模為134億美元。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兆信股份(430073)
本文核心數據:發展歷程、參與主體、市場規模
傳統防偽轉向“互聯網+”防偽
截止目前,我國防偽行業可分為四個階段。1986年,我國防偽行業兩大標志性企業掛牌:家琦美圖像有限公司和深圳大學反光材料廠,這兩大企業是國內率先做防偽標簽的企業。1988年,“章光101”、“猴王牌茶葉”,“999胃泰”,“太陽牌鍋巴”等中國第一批全息防偽標簽問世。
然而,到了2000年前后,快速發展的防偽行業也迎來了產能過剩、技術同質化、相互出現價格競爭,甚至出現了做防偽標簽的企業仿冒同行技術做假的防偽商標,消費者出現了嚴重的審美疲勞,這讓防偽標簽跌到了“白菜價”,有近七成全息防偽企業關門轉業。我國防偽行業進入調整期。
2012年,國家提出“互聯網+”理念,市場又燃起“互聯網+防偽”的熱潮,“互聯網+”技術逐漸滲透到防偽行業中,由最初的“以序列號方式查詢”逐漸轉向“智能防偽”,同時企業紛紛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打造新的如“防偽+營銷”、“防偽+大數據”、“防偽+智能”等商業模式,數字信息防偽技術和基于互聯網的產品防偽認證技術也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認可,防偽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市場有兩大參與主體
目前,參與到互聯網+防偽市場的企業主要有傳統的防偽企業以及互聯網技術企業。傳統防偽企業主要通過建立數碼防偽服務器,搭建防偽查詢平臺,進入互聯網+防偽行業。傳統防偽企業的優勢在于以數碼防偽為基礎,結合企業原有先進防偽標簽表面處理技術(利用材料、光學、印刷等物理防偽),進一步加強防偽標簽的不可復制性。
互聯網企業則主要通過自身互聯網技術切入市場,互聯網企業擁有兩大優勢,一是成熟的信息化、智能化技術,例如騰訊、阿里等在區塊鏈技術方面處于領先地位;二是流量優勢,例如騰訊的微信、阿里的支付寶、淘寶等可以提供防偽查詢入口,此外,華為云、騰訊云、阿里云等云計算領先企業也為傳統防偽企業、實體企業提供數據平臺運營服務。
市場規模達260億美元
發展至今,我國防偽行業進步顯著,在保障國民經濟安全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的防偽技術已從原來僅限于人民幣、證件等少數應用領域很快擴展到日用產品、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同時,近年來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推動了我國防偽市場的發展。根據測算,盡管是在疫情下,我國對防偽的需求依舊較高,為260億美元,而互聯網+防偽市場規模為134億美元。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互聯網+防偽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研究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招股說明書撰寫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利用前瞻產業研究院長期對防偽市場跟蹤搜集的一手市場數據,全面而準確的為您從行業的整體高度來架構分析體系。報告主要分析了互聯網+防偽的發展背景;互聯網+防偽...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