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雄踞世界第一!未來“人才紅利”將取代“人口紅利”促進中國經濟發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全國人口普查條例》規定和《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通知》(國發〔2019〕24號)要求,我國進行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面查清了我國人口數量、結構、分布等方面情況,準確反映了當前人口變化的趨勢性特征,以獲得了大量寶貴的信息資源為目的。
我國人口10年來繼續保持低速增長勢態,總人口仍然全球第一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 2020年11月1日零時我國人口的基本情況為:全國總人口為1443497378人(14.4350億人);與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33972萬人(13.3972億人)相比,增加了7206萬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為0.53%,比2000年至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0.57%下降0.04個百分點。數據表明我國人口10年來繼續保持低速增長勢態。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國人口14.1178億人,我國的總人口數目前占比世界人口數量的18%左右。我國依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目前排名第二的為印度,有13億人口。
“人口紅利”依然存在,勞動年齡人口有8.9億人
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很大程度上依靠“人口紅利”。然而近年來,我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在逐步下降。尤其是在2012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總量達到峰值9.22億人后,增量由正轉負,總量進入減少階段。人社部預計,“十四五”期間還將減少3500萬人,那目前中國的“人口紅利”還存在嗎?
所謂“人口紅利”指的是一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較大,撫養率比較低,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形成一個勞動力資源相對比較豐富,對經濟發展十分有利的黃金時期。
“人口紅利”判斷與計算方法有很多,但是為了便于分析,最常使用總撫養比小于50%(14歲及以下少兒人口與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之和除以15歲~60歲勞動年齡人口)來大致判斷為人口紅利時期,而人口總撫養比超過60%時為“人口負債”時期。根據七普數據粗略計算,我國目前的總撫養率為57%左右,勞動人口占比超過60%。
在中國,15至59歲的人口被定義為勞動年齡人口。這次普查數據顯示,我國15-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為89438萬人,占63.35%。盡管與2010年相比,占比下降6.79個百分點;但是目前勞動年齡人口的總規模仍然較大,16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有8.8億人,所以勞動力資源依然豐富,可以說中國的“人口紅利”依然存在。
“人口紅利”逐步向“人才紅利”轉變
隨著勞動年齡人口素質顯著提高,“人口紅利”逐步向“人才紅利”轉變。受教育狀況的持續改善,反映了10年來我國大力發展高等教育以及掃除青壯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人口素質不斷提高。
全國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37750200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16906373人,文盲率由4.08%下降為2.67%,下降1.41個百分點。
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為15467人;擁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4032人上升為15088人;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8788人下降為34507人;擁有小學文化程度的由26779人下降為24767人。
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全國人口中,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且目前全國人口中,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18360767人(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每年有800萬大學畢業生,他們對產業升級和“人才紅利”將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
在民生證券宏觀分析師看來,“人才紅利”將能支撐未來幾十年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發展,中國完全可以憑借世界上最龐大的理工科人才儲備,實現產業升級的目標。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招股說明書撰寫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院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數字經濟行業的發展背景、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數字經濟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數字經濟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