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難”或致更多城市搞汽車限購
買車容易養車難,開車容易停車難。
在廣州,多年討論停車難、打車難等問題之后,旨在限制汽車保有量過快增長的限購政策最終于7月1日起開始施行。而停車位嚴重不足,也是促使限購政策出臺的根本原因之一。
截至2011年底,廣州全市的機動車保有量已達232.5萬輛,而目前在交通部門登記的營業性停車場為3500多個,停車位54萬多個,算上單位自用、私人住宅車位等非營業性車位,總數約80萬多個。按照國際通行比例計算,廣州所需的停車位應該在325萬個,是當前停車位總數的3倍還多!
停車位缺口達1.37億
20世紀初以來,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各國城市人口激增,機動車輛擁有量迅速上升,停車場地不足成為嚴重的城市問題。上世紀90年代末,我國國民經濟包括汽車工業快速發展,居民收入快速增長,推動了機動車在我國的推廣。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年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2.25億輛,其中汽車保有量達10578萬輛,每年新增機動車2000多萬輛。
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導致了我國城市機動車停車場數量無法適應汽車保有量增長的需求,機動車保有量迅速增長與城市停車場建設滯后的矛盾十分突出。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城市每4.84輛機動車才有一個合法的停車位,有的城市平均每31輛車才配備一個停車位,北京市城區內平均每3.9輛車才有一個停車位。
近年來,雖然城市道路每年都在加寬和新修,但難以匹配增速更猛的汽車保有量,堵車日漸成為普遍現象。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交通擁堵愈演愈烈。“行車難、停車難”造成的交通擁堵與混亂,正成為社會關注,百姓關心,政府亟需解決的焦點問題。而停車難問題的出現,也給停車場建設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和廣闊的市場。
機械立體停車是解決大都市停車難問題的有效方法。土地資源緊張是大都市的現狀,在亞洲各國大城市表現得尤為突出,所以機械式立體停車在亞洲的應用比較廣泛。隨著我國城市機動車保有量的迅猛增長,機械立體停車在我國得到較快發展,有效地緩解了車輛增長與停車空間的矛盾。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從數量的增長看,截至2011年末,我國機械式停車泊位總量已達124.66萬個。從機械停車場的覆蓋面來看,截至2011年末,我國有283個城市和鄉鎮擁有機械式停車設施,規模較2006年增長204%。
機械停車場在世界各地的快速增長,也帶動了我國機械停車場設備制造業的發展。截至2011年末,我國機械式停車設備產品出口世界五大洲的45個國家和地區,包括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年平均出口整機項目126個、1.4萬個泊位、出口額3.56億元人民幣,同時,該類出口產品中高端產品比例逐年加大,2011年全自動機械式停車設備的出口已占到出口總額的45.2%。預計到2015年,我國機械式停車設備的出口額將達6.1億元。
2004-2011年中國汽車保有量與汽車停車位需求量(單位:萬輛,萬個,%)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停車場建設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2012版)》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末,我國總體停車位數量在1100萬左右,而當年全國汽車保有量高達10578萬輛。按照國際慣例,停車位的數量應該為汽車保有量的1.4倍,全國停車位缺口高達1.37092億個,停車位缺口巨大。
城市停車問題很可能成為實施國家汽車產業政策和城市道路交通政策的“瓶頸”,鑒于我國城市土地資源緊張,在全國城市化不斷加快的進程中,城市停車場的供應與需求矛盾仍將長期存在,其中住宅小區、商業地段、醫院、車站、機場、會展中心、體育場館、旅游景區等人流量、車流量密集的公共區域,此矛盾將更加突出。
為解決日益增長的停車需求,目前國家以及各地方政府已經采取各項措施,努力緩解停車場的供需矛盾,其中政策優惠成為鼓勵停車場投資與建設的重要方面。各種稅費優惠措施的陸續出臺,為我國停車場行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為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推動汽車工業持續發展拓展了市場空間。
前瞻產業研究院停車場行業研究員劉瑞柏分析,當前建設一個停車場的投資主要在于土地開發承包費和配套稅費,其中土地開發承包費包括拆遷建安費、土地出讓金等,尤其是土地出讓金約占場建設成本的50%,配套稅費則包括基礎設施建設費、城市建設維護費、占用綠地費、人防易地建設費、營業稅、房產稅等。
把停車場交給市場
隨著我國機動車保有量的迅猛增長,城市對停車位需求也隨之急劇飆漲。雖然各地仍在為解決停車難題、緩解交通壓力的問題不遺余力,但截至目前,我國停車位嚴重不足所導致的交通壓力仍然相當巨大,而停車場的建設、管理、運營等方面的缺位,更是加劇了停車位的供需矛盾。
前瞻產業研究院停車場行業研究員劉瑞柏分析指出,當前我國停場車主要面臨建設滯后、亂收費嚴重、監管不到位、市場機制不健全、配套政策缺失或落實不到位等情況。
首先,我國停車場的發展遠遠落后于機動車保有量的增長速度,停車場建設滯后的問題就更加突出。
目前,我國特別是許多老的住宅小區基本沒有規劃停車場,由此造成小區道路占路、占綠地亂停車。許多新建住宅小區由于估計不足,剛建成就出現車位嚴重短缺的現象。這種僧多粥少的矛盾帶來的后果是就是亂停車,由此會產生社區不和諧、鄰里不和睦,居民行走難、救急救險車輛出入難等矛盾。
其次,停車亂收費現象嚴重也極大地損害了停車場事業的發展。
當前的事實情況是,一方面停車難,另一方面卻是亂收費現象層出不窮。在很多城市,都會出現一些人將某一公共用地或者道路邊劃為“己有”的情況,汽車停下來,馬上就會有人過來撕票收費,甚至根本沒有票據。那些沒有給票據的地方,往往還是交警部門認為不允許停車的,許多車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不僅白白交了所謂的保管費,還要面臨交警開出的違停罰單。
再有,行業監管權責不明,監管力度不夠,也成為加劇停車位供需矛盾并引發一系列其他問題的重要原因。
目前,國內政出多門的現象很普遍,尤其體現在停車管理面。因為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這種政出多門的管理現象導致了各部門職責和權力未被有效確認,也就無法形成集中管理,監管執行力度不夠,導致停車出現問題時無從下手甚至相互推諉。
此外,市場化運作機制不健全,市場化管理水平低下,致使我國停車資源市場化運作與真正市場化還有很大距離。缺乏完善的市場競爭機制和健全市場化運作體系,極大地阻礙了社會參與停車場投資建設的熱情,同時,對停車場的規劃、監督和收費的管理單位不統一,審批程序繁瑣,審批效率低下,也成為亟待改進的方面。
近年來,雖然國家以及各地方政府已陸續出臺了相關的優惠政策措施,但從執行效果來看,停車場的市場化運作配套政策有仍待完善,政府對多元化投資建設經營公共停車場的優惠政策不明確,缺乏較為完善的市場化運作體系,無法吸引社會資本對停車設施的投入。
劉瑞柏指出,當前我國停車場的價格政策脫離實際,行業市場化、產業化程度低,而停車場建設是一個投資大、回報周期長的行業,且停車場收費仍以政府定價或指導定價為主,缺乏市場的價格調節,因此導致企業無法及時收回投資、停車場無法實現盈利等現象。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