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抗體偶聯藥物(ADC)行業研發現狀及趨勢分析 美國領先全球、中國緊隨其后
隨著ADC藥物研發技術的不斷突破,越來越多的ADC藥物接連上市,帶來市場研發熱情高漲,目前美國的ADC研發領先全球,中國在研發進度方面較為落后。
抗體偶聯藥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是采用特定的連接子將抗體和小分子細胞毒藥物連接起來,其主要組成成分包括抗體、連接子和小分子細胞毒藥物(smallmolecular cytotoxic drug,SM)。ADC利用抗體與靶抗原特異性結合的特點,將小分子藥物靶向遞送至腫瘤細胞進而發揮殺傷腫瘤的作用。
早期ADC在血液中不穩定,導致致死性毒性的產生因而被相關部門禁用,近年來,ADC藥物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技術不斷成熟,2019年以來,FDA連續批準多個ADC藥物上市,ADC產業再次以火熱的狀態進入人們視野。
ADC技術發展路徑
ADC藥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80s,但是直到2000年,首個抗體偶聯藥物(商品名Mylotarg,Pfizer研發)才被FDA批準用于治療急性粒細胞白血病,但由于偶聯技術、靶向性、有效性等受限,完整的抗體偶聯藥物在血液不穩定,導致致死性毒性的產生,于2010年撤市。近年來,ADC藥物技術不斷取得突破,目前ADC技術以及迭代到第三代。
ADC藥物接連上市
ADC藥物研發技術的進步推動ADC藥物上市,2019年FDA共批準了3款ADC藥物上市,2020年ADC藥物上市步伐加快,截至2020年9月,FDA共批準了9款ADC藥物上市,包括Seattle的Adcetris、Genentech的Kadcyla和Polivy、Wyeth的Besponsa和Mylotarg,阿斯利康的Lumoxiti和Enhertu,immunomedics的Trodelvy。
ADC藥物研發熱情高漲
ADC藥物接連批準上市引發相關企業的熱情,2019年起,越來越多的企業投入ADC藥物研發,全球ADC藥物研發如火如荼開展。根據Cortellis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截至2月15日,全球全球處于活躍狀態的ADC藥物研發管線共311個,其中臨床二期和三期的研發管線有33個。
注:數據截至截止2020/2/15,下同!
美國ADC研發領先全球
目前市面上ADC藥物均由歐美企業包攬,美國的ADC藥物研發上市管線數量最多,達139個,盡管中國的研發速度緊隨美國,但從研發階段來看,中國的研發階段相較于美國落后較大,美國處于臨床I期之后的管線總數為66,為中國的近5倍(14個)。其中,已上市的ADC藥物美國有7個,而中國僅有1個。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抗腫瘤藥物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在解析國外抗腫瘤藥物行業規模的基礎上,分析了我國抗腫瘤藥物行業的發展規模、競爭格局、進出口市場及主要抗腫瘤藥物市場狀況;接下來對居民腫瘤疾病患病率、就診率...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