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讀的鐵道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鐵路建設特別是高鐵建設迅猛發展,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然而,主導這個變化的國家鐵道部,卻越來越不被人們所理解。于是,誤解,嘲諷,指責,謾罵,也就在所難免;而真實的鐵道部以及它的職責、功績,卻極少被人提及。
多事之秋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運輸總量急劇增長,運力不足的矛盾十分尖銳,甚至成為影響整個經濟發展的“瓶頸”和億萬民眾難言的痛。近期以來,缺錢、停工、8000億、二萬億、7.23事故、劉志軍、春運黃牛等敏感又極具破壞力的詞匯,讓民眾對國家鐵路建設和鐵道部的認識,帶上一層濃濃的偏見。
今年10月,廣東境內的廈—深、南—廣、貴—廣等3個高鐵項目因為資金告急而停工或緩建,隨即爆出鐵道部已負債累累。據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對媒體透露,目前鐵道部拖欠兩大鐵路建設單位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的工程款總數約為1300億元,其中拖欠中國鐵建有限公司700億元左右,拖欠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600億元左右,“參加鐵路建設的農民工,有些已經半年沒拿到工資了,單是中國中鐵股份公司就發生了2000多起農民工討薪的事件”。
據鐵道部財務司8月1日公布的《鐵道部2011年上半年主要財務及經營數據報告》顯示,鐵道部總負債突破2萬億元,負債率達到58.53%。另據公開資料統計,目前鐵道部還需償還36家上市公司的應償還款項2491億元。迫于資金壓力,在銀行無錢可貸的情況下,鐵道部只能通過發債或向國家財政求援。8月8日,鐵道部發行200億元90天期超短期融資券;11月8日,鐵道部再次發債300億,與此同時,鐵道部被曝向國家求援8000億且不排除鐵道部擬定更龐大的融資計劃。對此,網友也是議論紛紛,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
7·23“甬溫線”特大鐵路交通事故的慘象還歷歷在目,3個多月過去了,事故發生的原因依然撲朔迷離,在我國的鐵路建設高速發展的同時,工程質量和運營安全成為我國鐵道部門備受民眾關注的焦點;而事發后某相關人員蠻橫無禮的態度和敷衍民眾的行徑更是讓民眾對鐵道部產生更多情感上的憤怒。
而就在今年2月,國家鐵道部原部長、黨組書記劉志軍被爆涉嫌嚴重違紀被免職,據網友傳言劉志軍涉案金額高達2000億元并牽涉到十數位黨政高官,這都暴露出國內鐵路建設行業里存在的違紀違規問題。
眼下,我國北方地區已相繼入冬,山西、內蒙等地煤炭外運面臨著嚴重運力不足的難題,而這,又將成為民眾認知鐵道部的一次大考。
怎能否定一切?
鐵道部作為中國鐵路行業的主要策略制訂者和建設主導者,即便有千般過錯,但縱觀我國經濟的發展和鐵路行業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們都應該客觀、公正地審視鐵道部,以及它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所作出的貢獻。
按照國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十二五”規劃,預計到2015年,我國高鐵營業里程將達到4.5萬公里,五年增長率達438.4%。并積極推進“四縱四橫”鐵路快客通道和六大城際快客系統的建設,基本實現全國高速鐵路的網絡布局。據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中國鐵路營運里程達到9.1萬千米,居世界第二位;投入運營的高速鐵路營運里程達到8358千米,居世界第一位。
前瞻產業研究院交通運輸行業研究員劉瑞柏認為,高速鐵路的發展能夠產生巨大的社會及經濟效益,一來可以提高客運量和貨運量,二來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配套發展,推動國民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就業,三來能夠促進沿線區域經濟發展和高鐵經濟帶的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
2008年,為抵御全球金融危機,我國政府出臺了四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僅基礎設施的投資就達到1.5萬億元,占總投資的37.5%,全國客運專線、城際鐵路、煤運通道、西部干線鐵路等項目陸續開工。全年新開工項目80余個,投資規模超過1萬億元,直接帶動了水泥、鋼材、高速列車制造業以及牽引供電、通信信號、運行控制等配套產業的發展,促使冶金、機械、電子、自動控制等高新技術不斷取得突破。
劉瑞柏指出,鐵路被稱為“國民經濟的大動脈”,承擔了50%以上的客運量和70%的貨運量,而高速鐵路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極好地體現出占地省、運行速度快、能源消耗少,運輸能力大、產業結構優、社會效益好等特點。
自2007年4月高速列車正式開行以來,中國高鐵旅客發送量快速增加,2010年日均發送旅客79.6萬人,同比增長61.78%。2011年春運,全國鐵路發送旅客總量達2.21億人次,同比增加1701.6萬人次,增長8.3%,創春運旅客發送總量歷史新高。而與此同時,我國鐵路運輸經過六次大面積的提速,目前高鐵時速最高可達480公里,正常運行時速也保持在200至300公里之間。
據鐵道科學研究院的研究統計,我國鐵路運輸的安全優勢較之公路運輸非常明顯。研究還表明,對比普通鐵路、公共汽車、小汽車和飛機的能源消耗,高速鐵路還是能耗較低的交通運輸方式。此外,武廣高鐵在試運營的56天內,就實現7億左右的票價收入,僅2011年春運就創收了5億元,表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劉瑞柏還特別強調,高鐵項目能很好地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高鐵經濟帶的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產生重要意義。
自武廣高鐵投入運營后,僅2010年前3個月,湖南省就承接了來自廣東及港澳地區的402個區域轉移項目,這些項目可為當地帶來5萬多個就業機會和數億元稅收收入。同時,武漢也制定了發展軌道交通、現代服務業、制造業和紡織業等產業的規劃,并和廣州達成協議,廣州方面已確定向武漢投資項目24個,總投資達到117.6億元。
隨著我國自主高鐵技術的發展,除了服務于國內高鐵建設,還初步實現了高鐵項目相關產業的輸出,并已有能力搶占國外市場。如中國南車、中國北車的國產動車組,已經陸續出口至俄羅斯、阿根廷、馬來西亞、孟加拉國、格魯吉亞等地,實現了由引進到輸出的轉變。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