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有色金屬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上年鈦礦進口量同比大幅下降25%【組圖】
鈦是地殼中分布最廣和豐度高的元素之一,占地殼重量的0.61%列居第9位;而鈦資源則僅次于鐵、鋁、鎂而列居第4位,是制取鈦渣、人造金紅石、鈦白、海綿鈦、鈦金屬及鈦材、焊條涂料的重要原料。
下游應用廣泛
鈦是典型的親石元素,常以氧化物礦物出現。地殼中含TiO2在1%以上的礦物有80余種,具有工業價值的有15種,我國主要利用的有鈦鐵礦、金紅石和鈦磁鐵礦等。它們既有原生的(巖礦),也有次生的(風化殘坡積及沉積砂礦)。
由于金屬鈦呈銀白色,具有熔點高(1727℃)、比重輕(4.5)、機械強度高(5)、耐低溫(超低溫下電阻率幾乎為0)、耐磨蝕、線鈦塑性良好(能薄壁化使用)、不易氧化、還原性強等特點;鈦的氧化物--二氧化鈦(鈦白),具有無毒、良好的物理化學穩定性(1000℃煅燒后不熔于任何酸和堿)、折射指數高(2.55~2.70),以及很強的白度、著色力(1150~1650)、遮蓋力(40~50g/m2)、耐溫性、抗粉化等特征,被稱為"顏料之王"。因此,鈦及其氧化物、合金產品是重要的涂料、新型結構材料、防腐材料,被譽為"繼鐵、鋁之后處于發展中第三金屬"和"戰略金屬",也是"很有希望的金屬材料"。
目前,我國鈦原料主要用來生產鈦白、金屬鈦(海綿鈦)、含鈦鋼以及焊條涂料。它們所占的比例分別為 鈦白88%;金屬鈦(海綿鈦)10%;含鈦鋼及焊條涂料2.0%。
目前,我國鈦資源下游產能仍有增長跡象。據涂多多統計,2019年中國鈦白粉產量預計將較上年增長15萬噸,2020年產能預計將增加近30萬噸;在海綿鈦方面,目前我國海綿鈦產能有所過剩,因此產能很難有較大幅度的釋放,2020年預計將增加2萬噸產能。
我國鈦資源產量主要集中在四川地區
我國鈦礦資源的地質勘查,主要是新中國成立后的50年代至60年代進行的,并相繼投入開發。我國鈦礦資源的深加工利用(生產鈦白、焊條涂料、海綿鈦、鈦金屬、鈦材等),則是從1954年由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研制海綿鈦開始,1958年沈陽有色金屬加工廠建成海綿鈦及鈦材加工車間投產,60年代末開始形成鈦工業體系(生產海綿鈦、鈦加工材等多種產品),至1997年,我國鈦工業已形成礦山-冶煉-加工和科研-設計-生產-應用兩個相互關聯、比較完整的體系。目前我國鈦資源儲量居世界之首。
具體來看,我國探明的鈦資源分布在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108個礦區,主要分布在四川攀西、河北承德、云南、海南、廣西和廣東,其中以四川儲量最大。從產量來看,四川地區的產量也占大頭,2018年四川地區鈦資源產量約占八成。
2019年鈦礦進口量大幅下降
從進口情況來看,近幾年來我國鈦資源進口量穩定在300萬噸左右。據海關總署統計,2018年我國鈦礦進口量達313.42萬噸,同比上年增長2.26%。2019年1-10月,中國鈦礦進口量為204.9萬噸,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25%。
從進口來源國情況來看,2019年1-10月,中國鈦礦進口來源國主要有莫桑比克、肯尼亞、澳大利亞、韓國、越南、南非、印度、美國、挪威、斯里蘭卡等國。據海關總署統計,2019年1-10月,前十大進口國鈦資源進口總量達197.46萬噸。
以上數據來源于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5年中國有色金屬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有色金屬產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有色金屬產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有色金屬產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