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訓練健身器材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2018年行業市場態勢萎靡【組圖】
中國健身器材行業的發展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中國加入WTO和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帶動了全民健身熱,為健身器材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和機遇。盡管近兩年來行業市場態勢較為萎靡,但行業長期發展的根本動力仍然存在,未來市場前景可期。
2018年行業市場萎靡
近年來,都市人的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專業的健身俱樂部和健身器材市場也隨之活躍起來。2003年SARS肆虐中國,對中國人全民健康意識有很大的觸動。據中國醫藥保健品市場研究網調查,在SARS過后200份原疫區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樣本中,85%以上的消費者更崇尚于自身鍛煉來提高免疫力,這種傾向促進了整個訓練健身器材行業走向崛起,有人估計中國的健身器材市場有1000億元的規模。
但事實并不那么樂觀。目前中國大眾體育在很多方面遠遠落后于人,體育人口即常年參加健身運動的人口數不足總人口的五分之二,而發達國家體育人口已占人口總數的70%至80%。中國現在室內體育場所人均占地僅為0.014平方米,室外體育場地人均占地0.027平方米,均大大低于發達國家水平。這就解釋了為什么一邊是巨大的需求潛力,而另一邊中國的健身器材市場還處于慢熱的尷尬境地。
目前,以品牌連鎖為主導的美國健身行業年總產值超過300億美元,而2018年中國體育用品制造行業目前市場規模約為人民幣1181.42億元,健身器材市場規模更小,2018年為300.52億元。研究員分析認為,盡管2018年訓練健身器材行業市場萎靡,但長期來看,隨著我國居民對健身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對訓練健身器材需求的根本動力將持續存在,行業市場規模仍將保持增長勢頭。因此預計2019年我國訓練健身器材行業將扭轉頹勢。
從企業數量變化情況來看,2013-2016年,我國規模以上訓練健身器材企業數量呈快速上升的趨勢,2016年企業數量達到近幾年來的峰值,284家;2017-2018年,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呈緩慢下降的趨勢。2018年,訓練健身器材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達269家,同比上年下降2.18%。
用戶選購偏好明顯
目前,在電商平臺上,用戶對健身器材選購偏好逐漸呈現兩極化的特征。根據艾媒的數據顯示,2016-2018年,橢圓機成為熱度提升最快的大型健身器材,熱度提升度達80%,而其他品類則不超過40%;在中小型健身器材細分品類中,單雙杠/引體向上、啞鈴熱度增長勢頭不容小覷,熱度提升度分別達80%、70%,而其他產品同大型健身器材一樣不超過40%。
用戶畫像:年輕高知
目前我國健身群體整體呈現出“年輕、高知”的特征。從健身用戶的年齡來看,25-29歲年齡段的健身人群最多,占比高達41%;其次則是30-35歲年齡段的健身人群最多,占比達37%。
從健身用戶的學歷程度來看,本科用戶占絕大多數,比重超過七成;研究生及以上的用戶占比達13%。
以上數據來源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訓練健身器材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健身器材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健身器材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健身器材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