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飼料行業行業市場競爭格局與發展趨勢規模化程度加速提升 飼料企業強者恒強【組圖】
近幾年來,在非瘟疫情擴散大背景下,中小養殖散戶逐漸退出,規模化養殖場占比逐漸提升。在此情形下,龍頭飼料企業一方面憑借自身產品力與服務營銷優勢,不斷提高市場占有率;另一方面通過并購,延伸企業產業鏈條,以期獲得更強的競爭優勢。未來,行業競爭將呈現出強者恒強的發展趨勢。
龍頭集中度仍有提升空間
根據全國飼料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從龍頭公司的產量占比來看,產量處于前三的公司包括新希望、海大集團和雙胞胎集團,2018年飼料產量分別為1714.8萬噸、1065.4萬噸和1000萬噸,占我國飼料總產量比重分別為7.5%、4.7%和4.4%,CR3產量占比約為16.6%。與德國、日本CR3在30%以上的集中度相比,我國龍頭集中度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從豬飼料產品市場企業競爭格局來看,按照銷售量和營業收入,總體上可以劃分為三個梯隊:其中第一梯隊的代表企業是雙胞胎集團、正大集團以及正邦集團,銷售量超過600萬噸,營業收入超過300億元;居于第二梯隊的主要有唐人神、禾豐以及大北農,這幾家企業銷售量在200萬噸以上,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第三梯隊的代表企業主要有正虹科技以及金新農等。
從禽飼料產品市場競爭格局來看,總體上可以分為三個梯隊:第一個梯隊以新希望六和為代表,飼料銷售量超過1000萬噸,營業收入超過600億元;第二梯隊以溫氏集團以及亞太中慧為代表,門檻為飼料銷售量超過500萬噸,營業收入超過200億元;其余的企業可以歸入第三梯隊,代表企業為禾豐以及康達爾等。
規模化程度加速提升,飼料企業強者恒強
隨著養殖周期的不斷更替,我國畜禽養殖行業規模化程度不斷提升。特別是在環保加持下,規模化進程更是加速前進。從下圖可以看到,近十年來,中國生豬飼養年出欄500頭以上的養殖戶數量整體呈上升的趨勢。
而規模化程度的快速提升意味著上游飼料企業銷售重點將由以往的以價取勝變為以產品質量和養殖服務為核心,這將顯著利好擁有核心產品和綜合服務能力的龍頭企業,行業將呈現強者恒強的發展趨勢。
受養殖業行情和產業規模化影響,飼料企業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和產業鏈布局。部分以商品飼料為主的企業加大向下游養殖業發展,部分產能轉為生產自用飼料,有7家上年產百萬噸的企業集團商品飼料產量降幅超過20%。部分企業面對養殖風險大、行業競爭加劇的挑戰,逐步調整經營策略,實施產業轉型,發展新的業務板塊。部分企業為優化產能布局,實現產品結構多樣化,擴大市場占有率,加快收購兼并步伐,不斷做大做強。
以上數據來源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飼料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飼料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飼料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飼料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做...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