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誰才是中國人工智能行業一哥?
人工智能企業主要分布在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和杭州市
據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數據,截至2019年2月,在各城市中,人工智能企業主要分布在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和杭州市,企業數量占全國比重分別為43.20%、14.90%、12.20%、7.20%。
北京研發優勢明顯,在軟件平臺、無人駕駛等領域領跑全國,企業重點集中在應用層領域
北京在人工智能政策方面優勢明顯。自 2016 年以來,北京發布多項相關政策文件以及服務措施,大力支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關村率先發力,開展人工智能政策先行先試,提出對AI領軍企業實行“一企一策”政策,鼓勵與硅谷等國際機構開展合作。2017年底,《北京市加快科技創新培育人工智能產業的指導意見》正式出臺,提出到2020年,新一代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初步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中心。除了上述兩大政策,北京還成立了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和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
北京研發優勢明顯,在軟件平臺、無人駕駛等領域領跑全國,企業重點集中在應用層領域,重點聚焦在機器人、無人機等智能終端產品、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能家居、自動駕駛等垂直應用領域。
上海市企業集中在應用層,產業以智能機器人、智能硬件、自動駕駛為重點
2017年11月,上海市發布《關于本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2020年年和2030年的發展目標。2017年12月,上海市為貫徹落實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有關要求,推進上海市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加快人工智能產品市場推廣和應用,發布《上海市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專項支持實施細則》。2018年9月17日,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上海發布《關于加快推進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的實施辦法》,“辦法”包含22條人才建設、數據開放與應用、產業協同、產業布局、政府引導及投融服務的政策支持。
上海市約64%的企業集中在應用層,上海人工智能產業以智能機器人、智能硬件、自動駕駛為重點,部分企業已擁有國內先進的計算機視覺、AI芯片制造等技術。
深圳作為廣東省人工智能企業主要聚集地,創新創業活躍,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迅速
2016年4月,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廣東省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計劃(2016-2020年)》,提出用5年左右時間,打造全國數據應用先導區和大數據創業創新集聚區,搶占數據產業發展高地,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 2018年3月,廣東召開全省科技創新大會,研究部署下一步科技創新工作,《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2018-2030年)(征求意見稿)》以大會材料的形式出現在會場,并提出“成為國際領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典范之都和戰略高地”的目標,根據規劃廣東將分“三步走”。2019年5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印發《深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3年)》分別提出了到2020年和2023年的發展目標。
深圳作為廣東省的人工智能企業主要聚集地,創新創業活躍,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迅速。深圳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主要體現在應用層的消費終端、智能家居、智慧醫療、自動駕駛、AR/VR等領域,技術層只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等局部領域有所突破。
杭州以“城市大腦”應用為突破口,在智慧零售、智能家居等應用場景層面呈現聚集效應
浙江省制定了人才十二條政策,2017年7月發布《浙江省加快集聚人工智能人才十二條政策》,提出用五年的時間,集聚50位國際頂尖的人工智能人才、500位科技創業人才、1000位高端研發人才、10000名工程技術人員和10萬名技術人才。2017年12月的《浙江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力爭到2022年,培育20家國內有影響力的人工智能領軍企業,形成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500億元以上,帶動相關產業規模5000億元以上,為浙江人工智能產業領先全國打下基礎。2019年1月,《浙江省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提出以數字經濟為引領,超前系統布局,優化頂層設計,增強原創能力,務實核心基礎,發展人工智能軟硬件及智能終端產品,提升制造業智能化水平,完善公共支撐體系建設,推動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類生活需求深度融合,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是首個提出并探索“城市大腦”的中國城市,依靠阿里巴巴、海康威視等企業產業優勢,以“城市大腦”應用為突破口,在智慧零售、智能家居、智慧金融、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應用場景層面呈現聚集效應。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人工智能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人工智能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