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2019年中國避暑消費市場現狀 避暑旅游廣受青睞
高溫惹火“夏日經濟”
進入6月份以來,全球多地進入“炎”值爆表的高溫模式。歐洲地區多個國家溫度已破40℃,創下歷史記錄。熱浪席卷下,清涼降暑商品大賣,“看天吃飯”的“夏日經濟”隨溫崛起。
京東大數據研究院針對今年6月24日-7月28日期間京東商城的消費數據,發布了《高溫天氣夏日清涼作戰大數據》。報告顯示,統計期間高溫清涼商品的整體銷售量同比增幅達54%,其中7月第4周同比增幅高達71%。在熱銷品類上,高溫清涼商品銷量TOP 5品類為清涼坐墊、防曬衣、遮陽帽、泳衣、太陽鏡,銷量同比增長分別達到1230%、370%、322%、288%、256%。
按照性別分類,男性消費者更加心疼自己的“高燒”的電子裝備,而女性消費者則更注重自身的防曬。高溫清涼類商品中,男性消費占比TOP 5的是散熱器、散熱手機殼、空調、冰塊模具、碳酸飲料,男性占比分別達89.29%、76.42%、62.39%、61.38%、60%;女性消費者占比TOP 5品類為泳衣、防曬霜、遮陽帽、防曬衣、清涼坐墊,女性占比分別達70.50%、69.65%、68.86%、67.42%、67.39%。
避暑旅游持續火爆 市場規模已達5000億元
隨著我國居民收入以及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城鄉居民和游客選擇了多樣的避暑旅游模式,中國避暑旅游市場需求熱度高漲,避暑旅游綜合效益明顯提升。
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的估計,2018年暑期旅游的10億人次中,避暑游占一半左右,約5億人次,按人均消費1000元計,我國避暑旅游市場已達到5000億元市場規模。中國旅游研究院、攜程旅游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發布了《2019年中國避暑旅游預測報告》顯示,今年避暑旅游市場需求進一步增加,老年人和學生群體成為了避暑旅游的主力軍;夏季消暑首選旅游或有較強意愿出游的比例達到84.5%,傳統“火爐”城市計劃暑期出游的受訪者占比達到93.66%,較去年高出約10個百分點。
從避暑游出發城市來看,2019年人均花費前十名城市依次是:深圳、廣州、上海、蘭州、北京、南京、沈陽、杭州、濟南、天津。深圳以人均2286元排名第一。主要由于選擇了更遠的目的地,或者更高等級的產品。比如,深圳人預訂國內游產品,選擇4、5鉆產品的比例超過9成。
與2018年的避暑旅游人均消費靠前城市相比,蘭州、濟南和天津今年擠入TOP 10榜單;整體人均消費水平從3000-4000元區間下滑至2000-3000元區間,筆者分析,下滑的原因一方面是避暑旅游消費者中出現越來越多的老人和學生,為了契合他們的消費需求,企業設置了價格更為實惠的旅游產品;另一方面,暑期旅游市場競爭激烈,各個旅行社不得不打“價格戰”來吸引消費者。
上海江蘇高溫補貼最多 海南省發放補貼時間最長
國家規定,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高溫補貼。高溫補貼具體的發放標準和發放時長,各省的標準不一。全國其他省市的高溫費大致分月補、日補兩種發放標準。
從2019年全國各地的高溫補貼發放標準的時長來看,海南發放時間最長,時長為4-10月,達到7個月時間;安徽、新疆、四川等地發放高溫津貼則沒有天數的限制,規定以當地氣象臺公布的氣溫為準,當地氣溫露天在35℃、室內不能降低至33℃以下時,就可發高溫津貼。
從發放金額看,按月發放的地區中,上海和江蘇無論室內外作業均為300元/月,補貼金額最高;浙江、江西在室外或高溫下作業時補貼可達到300元/月,室內作業時金額為200元/月。按日發放的地區中,最高為陜西的室外作業高溫補貼,達到25元/天;只有河北省采用按時發放補貼,額度在1.5-2元/小時。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旅游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主要分析了旅游行業的外部發展環境;國內外旅游業市場發展狀況;旅游景區、酒店、餐飲、旅行社等旅游子行業發展狀況;中國旅游市場消費格局及業態發展狀況;中國主要...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