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新零售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 布局新電商領域的企業數量占比最大【組圖】
2017年成為我國新零售發展的元年,以阿里和騰訊為首的互聯網巨頭對線下實體商業領域大量投資布局,根據創業邦數據,2018年我國布局新電商領域的企業數量占比最大,達到29%,并且隨著新零售熱潮褪去,行業最終還是要回歸商業本質,即盈利。而從發展趨勢來看,擁有一套高效的供應鏈體系是未來新零售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布局新電商領域的企業數量占比最大
2016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對實體零售企業加快結構調整、創新發展方式、實現跨界融合、不斷提升商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及效率作出部署,并特地提到要促進線上線下融合。與傳統零售、電子商務相比,新零售核心關注消費者體驗,背后基于大數據分析驅動,實現商品和供應鏈配套的個性化定制(C2M)。其中,線下體驗環節也尤為重要,典型案例如盒馬鮮生3公里范圍內最快30分鐘送貨上門服務。
2017年成為我國新零售發展的元年,以阿里和騰訊為首的互聯網巨頭對線下實體商業領域大量投資布局,打造諸多新物種,如阿里的盒馬鮮生、京東的7fresh、美團的掌魚生鮮以及永輝的超級物種等。新零售升級改造的方法論正在被越來越多的行業巨頭所采納,并形成行業大趨勢。除了盒馬鮮生外,阿里還通過大量資本運作全面布局新零售,相繼入股家電數碼連鎖蘇寧易購以及百貨商超銀泰商業、三江購物、高鑫零售,與全業態綜合體百聯集團、大型連鎖星巴克等達成合作。
根據創業邦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有984家左右的新零售企業活動于市場。而從2018年我國新零售企業分布來看,有285家企業在新電商領域布局,占比達29%,新電商依托于自身積累的流量,將娛樂社交的元素融入企業的運營中,開創社交+電商的新模式,蜜芽、三只松鼠、拼多多等企業通過這種商業模式獲得迅速發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運營的企業有218家,占比22.2%,這種模式整合線上線下資源,改變原始線上和線下企業分割的關系,是眾多線下餐飲企業和零售便利店等企業轉型升級的首要模式。生鮮企業占比為14%,隨著盒馬鮮生、超級物種等獨角獸企業在生鮮領域的布局,生鮮領域成為各大企業爭搶的流量入口;今后,倉儲、供應鏈技術的持續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消費水平的提高,將會推動生鮮新零售模式的快速擴張。
新零售熱度降低使得行業回歸商業本質
自2016年馬云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開始,傳統線下零售商業紛紛開始試水線上業務。由于新零售業務盈利模式尚未走通,到2018年底以來,火熱一時的新零售業務開始降溫。
阿里巴巴布局的新零售線下商超品牌盒馬鮮生在2017年7日在開出第一家門店后開啟高速擴張之路。截至2019年8月,盒馬在全國開了154家門店,主要分布在一二線省會城市。2019年5月31日,一家蘇州昆山的盒馬鮮生在短暫的8個月運營后停業閉店,成為盒馬開店歷史上的首次關店。
從投融資狀況看,經過2017年高漲的投資熱潮后,2018年新零售融資數量出現明顯回落。新零售熱潮褪去,行業最終還是要回歸商業本質,即盈利。反映在職能上便是成本是否更低、物流和交易是否更有效率、產品展示是否更加充分、是否更加有利于信息溝通。
供應鏈是未來新零售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高效是當下新零售的主要特征。從復雜的B2B2C到廠家直銷,再到入貨場重構,無疑大大提升了消費者購物效率以及商家進貨、供貨效率。目前雜貨店的毛利率是40%-50%,沃爾瑪的毛利率是20%-30%,超市平均以17%的運營成本把廠家送到消費者手中。如今90后00后成為新消費主力,他們更加看重消費場景以及消費體驗,因此高效的供應鏈系統變得尤其重要。
供應鏈每個環節的質量把控最終都會影響到消費者的體驗,雖然國內新零售企業都在加碼供應鏈基礎設施的改造,但冷鏈物流技術滲透率低、產品損耗大、跨區域設施不完善等問題依然存在,難以滿足生鮮產品的倉儲配送需求。未來的新零售企業可以通過大數據畫像,精準了解消費者的購買需求并進行趨勢預測,做到精準營銷。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零售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研究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新零售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新零售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新零售行業未來的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