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膜產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高速增長仍可期【組圖】
進入“十三五”時期,隨著水資源總量控制和水權交易的政策不斷出臺,以及水污染防治不斷深化,膜產業高速增長仍可期。
膜產業進入快速成長期
近年來,我國膜產業已經進入一個快速成長期,反滲透、超濾、微濾等膜技術在能源電力、有色冶金、海水淡化、給水處理、污水回用及醫藥食品等領域的工程應用規模迅速擴大,多個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大型膜法給水工程、污水回用工程及海水淡化工程相繼建成。
與此同時,膜產業總產值(膜制品、膜組件、膜附屬設備及相關工程的總值)大幅提升,由2009年的227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1800億元;2019年,膜產業總產值預計將達到2200億元。
具體產品方面,在膜的總銷售中,50%以上的市場被反滲透膜(RO)與納濾膜(NF)占據,超濾膜(UF)、微濾膜(MF)與電滲析膜各占10%,剩下20%被氣體分離膜、無機陶瓷膜、透氣膜及其他類型所占據。
我國膜產業雖然已取得較快發展,但面臨的問題同樣突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我國膜技術應用層次偏低,應用領域偏窄,支撐我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力度不夠。我國膜技術應用領域主要偏重于低端水處理領域,占市場的90%左右,而發達國家這一比例在70%左右。國外有很大市場需求的血液透析、離子交換膜材料和過程工業用特種膜材料,在我國則處于起步階段。
其次,膜產業配套能力不足。以膜材料為例,國內目前還沒有很大的化工公司來制作膜材料,膜材料的制造主要來自于美國的陶氏化學、通用公司、杜邦公司、德國的巴斯夫、日本的旭化成、東洋紡和東麗等全球一流化工公司。
第三,膜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主要體現在主要膜材料長期依賴進口,高端產業、低端環節現象嚴重。膜材料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導致我國大部分企業只能從事成套裝備的組裝工作,關鍵膜材料和器件依賴進口,企業利潤微薄,產業處于低端環節。
最后,企業規模普遍小。目前,全國從事分離膜研究的院所、大學超過100家,膜制品生產企業300余家,工程公司近1000家。其中,年產值在500萬元左右的中小企業約占膜企業總數的85%,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的廠家約占8%-10%,年億元產值以上的企業只占4%(其中大部分有外資投入的背景)。
膜產業高速增長仍可期
市場趨勢方面,進入“十三五”時期,隨著水資源總量控制和水權交易的政策不斷出臺,以及水污染防治不斷深化,膜產業高速增長仍可期,預計到2024年,膜產業總產值再翻番,達到3630億元。
技術趨勢方面,膜技術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包括:推廣應用領域包括海水淡化和苦咸水淡化;處理微污染水,保證飲水安全;實現工業廢水和市政污水資源化;進軍新能源電池隔膜挑戰性領域;提升水準醫療用膜和醫用檢測膜水準;加強重大技術設備的核心膜開發。與此相適應,開發適用于重點應用領域的高性能膜的規模化制造技術,實現膜組器的優化和革新,建設膜技術為核心的處理工程。
產品趨勢方面,目前全球各類膜組件產品中,反滲透膜占膜市場的比重約為45%,主要用于海水脫鹽及超純水的制造,而超濾與納濾合占20%左右,主要用于污水、廢水處理及回用、給水凈化以及海水淡化預處理等領域。未來,隨著膜產品多元化及技術多元化,產品的應用領域也將變得越來越廣泛。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膜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膜產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膜產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膜產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做出審慎...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