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與思考:高薪教練里皮卸任,中國足球產業的未來在哪里?(二)
中國足球場數量落后,與足球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
在足球場建設方面,根據《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公報》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國擁有較好條件的足球場地1萬余塊,平均約13萬人擁有一塊足球場地,與足球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
根據《全國足球場地設施建設規劃(2016—2020年)》要求,2016-2020年,全國建設足球場地約6萬塊;到2020年,全國足球場地數量超過7萬塊,平均每萬人擁有足球場地達到0.5塊以上,有條件的地區達到0.7塊以上。
中國大陸目前只有八座專業足球場(上海虹口足球場和金山足球場、天津團泊和泰達足球場、廣州越秀山足球場(改造后)、四川成都龍泉足球場、肇慶新區體育中心足球場、廖家溝專業足球場。中超16支球隊中,只有天津泰達擁有自己的專業足球場(停用),我國擁有專業球場的比例不僅無法與歐洲、日韓相比較,甚至落后于泰國。
一個國家專業足球場的數量和質量,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國家足球發展的專業水平,我國專業足球場數量如此之少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中國足球俱樂部很多為國企、房企、互聯網企業的附屬球隊,當企業運營不好時可能會放棄足球,而球場的不可移動性使得建設專業球場成為一項高投入低回報的事情,并非成為足球俱樂部的剛需。而歐洲的足球俱樂部,采用獨立運營形式,企業只以贊助的方式參與。并且,不少俱樂部是會員制,當地居民可以成為球隊的股東,使地方建設專業足球的需求強烈。
二是專業足球場的建造、維護成本高,如前文所述中國足球俱樂部難以盈利,而建造一座專業的足球場需要高昂的地價,高額資金限制了專業球場的建設。即便獲取政府支持建設專業球場,也難以獲取持續的現金流解決球場的后續運營問題。
三是中國很多足球俱樂部大多擁有國企背景,在向政府租借當地綜合體育場時付出的成本并不高,更不需考慮后續運營的問題,所以中國的專業足球場數量屈指可數。
總之,對中國足球的發展來說,比國家擁有的專業球場數量更重要的還有政策支持程度、注冊球員的數量、足球的訓練質量、青年人才的數量、舉辦大型賽事的次數等等。
德國每百萬人注冊球員數全球第一,中國足球注冊球員僅八萬余人
根據中國足協相關人員提供的數字,2004年中國的注冊球員是4萬出頭,2009年不足2萬,2013年不到越南的1/5, 在3萬多一點,而2013年日本足協注冊的球員有104萬,18歲以下球員的人數達到63萬。
據里皮離任前透露,到2018年為止,中國真正注冊足球球員的人僅有85423人,約占總人口的0.006%。而德國每百萬人注冊球員數全球第一,據德國足球協會2017年7月4日宣布數據,德國注冊足球運動員人數已經突破了700萬大關,達到704.3964萬人,同比增長了74500人,約占總人口的9%。
中國足球特色學校和培訓機構,共同推動足球人口素質提升
近年來,越南、印度等亞洲國家的足球發展有了較大躍進。越南靠大規模的青訓資金注入,更新硬件設施,在吸收外來理念的同時培養本土教練,以及內部整風運動,使得足球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印度除了青訓以外,還靠長期集訓加印超聯賽;菲律賓靠大走歸化路線;卡塔爾“走歸化+精英化”的培養路線。依靠龐大資本支撐成立軟硬件頂尖的精英學院,聘請球探和青訓教練,在非洲等海外地域建立分部,積極發掘12歲以下優秀人才。
日本有成熟的“校園足球模式+職業化球隊梯隊建設”的雙軌青訓模式。校園足球按照年齡段和球隊所屬學校級別劃分,如果按照年齡,就是U12、U15、U18及大學四個等級,換成球隊所屬學校的級別,對應的是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日本每年都會舉辦大量這四個等級的全國性比賽,但大多數比賽都是短期集中的賽會制,而不是漫長的聯賽,因此,不會耽誤小球員們的學習生活,也不是純粹職業化的功利培養。與之相似,韓國走的也是“職業隊青訓體系+校園足球聯賽”的路子,現在看也取得了成功。
歸化、青訓、國字號長期集訓,這些策略對于中國足球來說也并不陌生。對中國來說,生搬硬套別人的方法是不可行的,國足發展毫無捷徑,只有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才是關鍵。我國輸送足球人才的途徑仍然以體校為主,少兒足球訓練班、大學生足球聯賽等途徑輸送力量仍然不足。足球意識和技術、戰術發展到一定境界時,提高足球運動的必然途徑就是文化素養,體校的學生在文化素養方面的水平明顯較差。
目前,中國注冊足球人口大約有3萬,家長意愿不強,孩子體育意識淡薄,校園足球教練缺乏。根據我國足協制定的《中國足球協會2020行動計劃》,到2020年,我國足球注冊人口要達到100萬,有條件的地區要打造青少年的周末聯賽。
(一)足球特色學校
全國足球特色學校是國務院為促進足球發展改革以地方中小學校為基礎而建立的特色學校。截止到2017年,我國已有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超過2萬所,連續兩年保持50%以上的增速。而根據《中國足球改革發展方案》確定到2025年全國要建成5萬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020年建成2萬所,也就是說我國提前3年完成了第一階段的任務。接下來,將繼續擴大校園足球規模,同時要提高質量。
(二)足球培訓機構
在足球培訓機構方面,目前國內青少年足球培訓機構超過6000家,但超半數的構學員人數不到500人,2000人以上規模的機構不超過10家,尚未形成全國性品牌,也無統一的行業規范。
足球青訓機構雖然觸及的業務眾多,但目前各家機構主要的業務還是培訓和夏令營項目,其他相關業務的拓展需要機構規模發展到一定階段才能有效開展。從目前市場趨勢來看,與學校合作、輸出教練師資和課程,是進入更多的學校,獲得跟多潛在生源是機構招生的重要途徑之一。由此可見,目前私人足球培訓機構但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部分足球培訓機構在發展中還存在許多阻礙。
與日韓差距遙遠,中國足球球員留洋數量質量有待改善
在本國球員被頂級聯賽認可程度上,日本在亞洲國家中表現最好,據統計,2018年,日本在海外效力的球員人數多達478人,分布國家/地區53個,其中旅歐球員305人,40人在一線隊站穩腳跟,包括英超的岡崎慎司、吉田麻也;西甲的乾貴士、柴崎岳;法甲的酒井宏樹、川島永嗣;德甲的香川真司、大迫勇也、酒井高德和淺野拓磨等眾多日本國腳。
2018年,有299名韓國球員效力于海外聯賽,分布國家/地區40個,其中在歐洲效力的有105人,7人能夠在歐洲俱樂部一線隊獲得比較穩定的位置。雖然旅歐人數僅日本的1/3,但卻誕生了“亞洲第一球星”——孫興慜。
2018年,中國海外球員共有135人,大約是日本的28%、韓國的45%,分布國家/地區23個。其中有132人在歐洲踢球,甚至比韓國還多,但令人非常尷尬的是,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在歐洲俱樂部一線隊立足。不過,2019年1月28日上海上港當家核心轉會西班牙人后,已經貢獻了良好表現,未來有望改變這一局面。
整體看來,相比之下無論數量上還是質量上,中國的海外球員與日韓差距都太過遙遠。
足球+電競產業站上時代風口,CEFL引領線上足球文化
2017年6月,騰訊游戲與中國體育電子競技聯盟聯合FIFA Online 3,正式成立了“中國足球電競聯賽(CEFL)”,并攜手8家中超足球俱樂部(廣州富力、上海上港、延邊富德、山東魯能、江蘇蘇寧、貴州恒豐智誠、河南建業、重慶當代力帆)完成了首屆“中國足球電競聯賽”,足球電競實現正式“落戶”。
近年來,電子競技大環境的不斷改善,足球電競從業者越來越受到體育界的重視,2018年成為了電子競技產業成熟的關鍵之年。通過與傳統體育行業的跨界聯動,越來越多的傳統球迷開始認可電競對足球發展的重要意義,也使得足球文化得以傳播,擴大足球產業的外延。
反思天價教練現象,AI教練成足球產業新看點
人工智能已經步入了當今世界的各個領域,2019年2月9日,英格蘭第七級別球隊在對陣Whitehawk FC比賽中使用了一名AI(人工智能)教練,排出一場比賽的首發陣容、陣型和戰術,這成為足壇的重大創新舉措。
AI教練能夠根據對手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賽前以及賽中的策略,工作方式與人類教練非常相似,同時AI足球教練也將會自動向那些有著豐富的執教經驗以及可以使得球隊變得更出色的足球教練們學習的能力,對戰術進行補充,幫助我們取得勝利。
據清華大學中國科技政策中心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專利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專利布局最多的國家,數量略微領先于美國和日本;產業上,中國的人工智能企業數量排在全球第二,北京是全球人工智能企業最集中的城市;風險投資上,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融資占到了全球的60%,成為全球最“吸金”的國家。這些條件為未來人工智能在中國足球方面的應用打下了堅實基礎,也有助于解決天價洋教練的現象,為國足增效率、降成本。
目前中國球迷占人口比例低于全球平均,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2萬億元
對足球感興趣人口的增長對推動足球產業的發展極為重要。根據2018年全球知名監測和數據分析公司尼爾森發布的《2018年世界足球報告》,2017年,全球43%人口對足球感興趣。近年來全球對于足球的興趣大幅增長,2013-2017年間,中國足球迷占人口比例從27%增長到32%,印度從30%增長到45%,美國從28%增長到32%。
隨著中國校園足球以及公共足球設施建設,中國足球普及率有望進一步提高,進而帶動足球產業鏈相關產業規模增長。根據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規劃,到2025年中國體育相關行業市場規模達到5萬億。按國際足球相關產業市場規模占體育市場的40%估測,則2025年中國足球市場規模將達到2萬億元。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全球足球產業商業價值研究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根據足球產業的發展軌跡及多年的實踐經驗,對足球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做出審慎分析與預測。是足球俱樂部、足球產業主管部門、研究單位、投資企業準確了解足球產業當前...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