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醫藥商業行業市場競爭格局與發展趨勢分析 國資企業競爭優勢明顯【組圖】
國資企業競爭優勢顯著
據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七大類醫藥商品銷售總額20016億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長8.4%,維持良好發展勢頭。其中,華東、中南、華北三大區域銷售額占到全國銷售總額的78.4%,同比上升1.1個百分點,區域集中度較高。
具體省份來看,廣東、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山東、河南、安徽、四川、云南位列銷售額前十位,合計比重占全國銷售總額的65.3%,同比上升1.1個百分點。
在醫藥商業行業規模化發展,全國各地爭相涌現出一批優秀的醫藥商業企業。從所有制結構來看,2017年,在全國藥品流通直報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藥品流通企業主營業務收入9396億元,占直報企業主營業務總收入的64.3%,處于絕對領先地位;股份制企業緊隨其后,主營業務收入3747億元,占直報企業主營業務總收入的25.6%。
利潤總額方面,國有及國有控股藥品流通企業同樣遙遙領先,實現利潤213億元,占直報企業利潤總額的58.6%;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110億元,占直報企業利潤總額的30.3%;其他性質企業利潤總額占比均在7%以下。
具體企業來看,2017年,藥品批發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前十企業分別為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華潤醫藥商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九州通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州醫藥有限公司、中國醫藥健康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華東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康德樂股份(香港)有限公司、重慶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其中,具有國資背景的國藥、華潤、上藥依舊位列前三,2017年主營業務收入分別達3214.39億元、1264.02億元、1217.90億元,也是主營業務收入超過千億的企業。
可以看到,國藥集團是醫藥流通市場絕對的“老大”,它旗下主要有國藥控股、國藥股份、國藥一致三家主要從事醫藥商業業務的上市公司。國藥控股是全國性綜合醫藥供應鏈服務提供商,國藥股份以經營麻特藥品和高端處方藥為主要特色,國藥一致戰略定位為國藥集團下屬的全國醫藥零售整合平臺。
排在第二的華潤醫藥,在完成江西、海南、青海、新疆四個空白省份的分銷業務布局后,到2017年末其分銷網絡已覆蓋至全國27個省、直轄市及自治區,客戶中包括二、三級醫院5475家,基層醫療機構37941家,以及零售藥房30270家。
上海醫藥同樣在加大區域布局,2017年完成收購康德樂中國全部業務、四川神宇醫藥51%股權、徐州醫藥99%股權,實現了對四川、重慶、貴州和天津的業務覆蓋突破,分銷網絡直接覆蓋省份從20個拓展到24個。
藥品零售企業方面,銷售總額前十企業分別是國藥控股國大藥房有限公司、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云南鴻翔一心堂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老百姓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大參林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重慶桐君閣大藥房連鎖有限責任公司、益豐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華氏大藥房有限公司、湖北同濟堂藥房有限公司、遼寧成大方圓醫藥連鎖有限公司。
龍頭競爭格局將形成
從上述分析可知,我國醫藥商業行業集中度正不斷提升。但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批發企業數量總體依然偏多,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行業毛利率持續下降,行業的整合也不可避免,業務模式領先的大型醫藥商業企業面臨整合行業資源的歷史機遇。
根據《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目標,到2020年,將培育形成一批網絡覆蓋全國、集約化和信息化程度較高的大型藥品流通企業。藥品批發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批發市場總額90%以上;藥品零售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零售市場總額40%以上;藥品零售連鎖率達50%以上。
可以預見,未來幾年,醫藥商業行業集中度將持續提升,全國性龍頭企業有望通過并購整合快速發展,區域性龍頭也可以大幅提高在優勢區域的市占率,龍頭競爭格局有望成型。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醫藥商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醫藥商業行業的發展背景、產銷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醫藥商業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醫藥商業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