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行業現狀與趨勢分析 綠色建筑與政策推動下發展空間巨大【組圖】
光伏建筑一體化(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s,簡稱BIPV)是與新建筑物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和同時安裝并與建筑形成完美結合的光伏發電系統,是建筑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既發揮建筑材料的功能(如遮風、擋雨、隔熱等),又發揮發電的功能,使建筑物成為綠色建筑。這與附著在建筑物上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BAPV)完全不同,BIPV的電池作為建筑物外部結構的一部分,既具有發電功能又具有建筑材料的功能,還可以提升建筑物的美感,與建筑物形成完美的統一體。
根據光伏方陣與建筑結合的方式不同,光伏建筑一體化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的光伏方陣與建筑的結合,另一類是光伏方陣與建筑的集成,光伏方陣與建筑的結合是常用的形式。2008年北京奧運會體育賽事的國家游泳中心和國家體育館等奧運場館中,采用的就是光伏方陣與建筑結合的太陽能光伏并網發電系統。
光伏建筑一體化優點多多 但仍未實現規模化
我國每年建筑能耗約占社會總能耗的30%,光伏建筑一體化因具有綠色節能、減少碳排放、提升建筑美學替代部分建筑材料、降低建筑物造價、提高用電效率、節約土地資源、減少大氣和固廢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等巨大優勢而廣受推崇。但由于符合建材需求且低成本的光伏產品較少,造價成本居高以及投資回報低等原因,我國的光伏建筑一體化遠未實現規模化。
光伏產業野蠻發展 政府出手引導方向
實際上,BIPV的概念很早就提出了,幾乎與光伏產業發展同步,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也展開了很多相關的技術研究。BIPV是光伏產業與建筑產業的結合,我國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給其帶來了機遇。近幾年,我國光伏產業增長迅速,受上網電價調整等多重因素影響,2017年光伏發電市場規模快速擴大,新增裝機53.06GW,同比增加18.52GW,增速高達53.6%,再次刷新歷史高位,遙遙領先于其他可再生能源;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30.25GW,而此前太陽能“十三五”規劃的目標僅105GW,已經提前并超額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目標。
但與此同時,越來越無序的擴張迫使政府出手干預。2018年5月31日,發改委、財政部、能源局印發的《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表示,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分布式光伏項目規模控制在10GW左右、標桿電價和度電補貼都下調0.05元每千瓦時。受政策影響,2018年光伏發電新裝機容量驟減,根據中電聯的統計,2018年1-11月,全國新增光伏裝機容量38.22GW,同比減少21.4%。政策也許截斷了我國光伏發電的迅猛發展勢頭,但同時將引導我國光伏產業健康有序地發展,這對光伏建筑一體化的發展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政策推動與綠色建筑發展下 BIPV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一個新興產業的發展,政府政策往往起著重要作用。除了以上的“531政策”以外,國家也發布了一系列光伏建筑一體化的推動政策。例如《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到要大力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到2020年建成100個分布式光伏應用示范區。隨著光伏行業自身的發展越來越走向精細化,綠色建筑的發展也對節能技術提出越來越多的要求,這些將倒逼BIPV方案快速成熟化,驅動BIPV產業快速發展。
從《光電建筑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征求意見稿)》的目標來看,未來我國將在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的原則上,爭取到2020年建筑光伏裝機容量達到50GW,達到建筑光伏占分布式光伏裝機總量的70%、光伏裝機總量的33%;同時,力爭使新建光電建筑占新建綠色建筑的25%。
此外,據國家住宅與住宅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推算的數據,2020年我國建筑總面積將達到700億平方米,其中可利用的南墻和屋面面積為300億平方米,按照可用面積的20%用于安裝光伏系統計算,屆時可安裝光伏的建筑面積約為60億平方米。根據每20平方米安裝1kW光伏系統進行計算,2020年建筑光伏最大裝機容量可高達3億kW。按中東部地區年平均利用小時數為1200小時,則2020年建筑光伏發電量約為3600億kWh,約相當于4.5個三峽電站的全年發電量(按三峽電站2013年全年發電量828.27億度計算)。未來我國光伏建筑一體化發展空間巨大。
以上數據分析均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BIPV行業的發展環境、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BIPV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BIPV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做出審慎分析...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