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球芯片行業現狀與2019年發展前景分析 2023年有望突破6000億美元【組圖】
全球芯片市場規模近4000億美元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0-2017年全球芯片市場規模增速呈波動變化趨勢,2017年達到近年來最高3970億美元,較2016年增長15.57%。由于近兩年市場缺貨,帶來了漲價狂潮,未來供需趨于平衡,預計將會在2019年退潮,世界芯片市場有望進入趨穩的發展節奏。
三星有望蟬聯半導體營收第一
自1993年1月以來,英特爾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其銷售的386和486處理器有力沖擊了日本芯片企業,比如NEC和東芝。1993年發布的第一個代奔騰CPU以及之后十年Windows 95和98個人計算機的蓬勃發展,將英特爾推上了業界龍頭地位。目前,英特爾的年營收率仍然在繼續增長——無論是從PC、數據中心服務器,還是物聯網芯片。2017年英特爾營收628億美元,落后于第一名三星,預計2018年三星營收達到833億,維持2017年超越英特爾的態勢位居第一。
三星營收在2017年二季度超越了英特爾,這不僅是三星的一個里程碑式的成就,對于全世界所有嘗試取代英特爾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供應商的其他生產商而言,這也是一個極為重大的消息。在2016年Q1,英特爾的銷售額還比三星高出40%,但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這一優勢已不復存在,英特爾的季度銷售額出現了下滑。2018年第一季度,三星繼續領先英特爾,兩家營收差異更加明顯。
亞太地區占全球60%市場份額,通訊和PC/平板領域應用占比61%
目前,全球芯片主要以美日歐企業為主,高端市場幾乎被這三大主力地區壟斷。在高端芯片領域,由于國內廠商尚未形成規模效應與集群效應,所以其生產仍以“代工”模式為主。
從區域分布來看,亞太地區地區依然占據了全球半導體市場的半壁江山,2017年銷售額占比60.4%;美洲為全球半導體第二大市場,2017年的市場份額為21.5%;歐洲地區和日本市場份額相差不遠,分別為9.3%、8.9%。中國芯片市場是全球最大、增長最快的市場,但是對外依存度過高
從產業鏈角度來看,芯片產品的下游應用非常廣泛,主要市場在智能終端、電腦、消費電子、工業、汽車、軍事、醫療等領域。根據IC Insights的測算,2017年全球芯片行業下游市場大致分為通訊(含手機)、計算機、消費電子、汽車、工業/醫療、政府/軍事等領域,其中最主要的市場是通訊和PC/平板領域,二者占比達到61%,其次是工業、消費電子和汽車領域。
未來5年全球芯片市場規模有望突破6000億美元
2018年初芯片銷售表現強勁,主要是受到內存產品如DRAM與NAND閃存的帶動:大多數區域市場的銷售額年成長率都出現二位數字,其中又以中國與美國市場表現最佳;而未來幾個月全球市場應該會持續呈現成長趨勢。
前瞻分析預測,2018-2023年,全球芯片行業市場規模將保持3%左右的增速。2018年,全球市場規模約為4089億美元;到2023年,全球芯片行業市場規模將超過6000億美元。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芯片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體育用品行業的發展背景、產銷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體育用品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體育用品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