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保險的明天在哪里? 2018年互聯網保險行業現狀分析
2018年10月16日,支付寶和信美互保聯手推出“相互保”服務,相互保險在上線短短不到兩個月內用戶量迅速突破2000萬人。而在11月27日上午,螞蟻金服發布公告稱,自當日中午12點起,相互保將升級為“相互寶”,定位為一款基于互聯網的互助計劃。此前該產品被定義為一款相互保險產品,而今被重新定義為網絡互助計劃,引發社會熱議。
在經營互聯網保險的一般有三類主體,一是傳統保險公司互聯網保險業務,二是新興小互聯網保險公司,三是互聯網巨頭。互聯網保險在一定程度上對傳統保險行業形成強烈沖擊,和搶占一定的市場份額,同時監管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互聯網保險行業發展之路并沒有一帆風順。
經營互聯網保險公司占保險公司數量一半以上
互聯網保險,通過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把原有的線下業務環節(銷售、核保、承保、理賠)搬到線上,使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技術進行業務賦能,實現線上業務增績增效。近年來,我國經營互聯網保險業務的企業數量呈快速增長趨勢,從2012年至2017年,國內經營互聯網保險業務的公司從34家增加到117家,年復合增長達22.9%,經營互聯網保險業務的公司占保險公司總數50%以上。
互聯網保險保費收入規模進入平穩發展期
2012-2015年,互聯網保險的保費收入規模不斷擴大,增速均在160%以上。蓬勃發展的驅動因素之一是部分中小保險公司主要是通過理財型保險的收益率優勢搶占保險市場,隨著監管引導保險回歸保障本源,整體規模出現邊際收縮回落。2016年,我國互聯網保險的保費收入規模增速開始下降,2016年增速為5.1%,由于監管趨嚴,2017年互聯網保險的保費收入規模出現下降,為1875.27億元,同比增速縮小至-20.1%%。至此,互聯網保險進入平穩發展期。
互聯網保險人身險險種完成逆襲
從行業格局來看,人身險占據絕對優勢,行業集中特征顯著。人身險保費收入自2012年以來占比迅速增長,至2015年完成超越,最高達78%。2017年起占比小幅回落,2017全年和2018年上半年分別實現保費1383和853億元,占比仍分別處于74%和72%高位。而財產險占比持續下滑,2017全年和2018年上半年分別實現保費收入494和326億元,占比為26%和28%。
前三甲市場占有率均超過50%,市場集中度高度集中
從2017年中國互聯網人身險市場份額結構來看,國內建信人壽、工銀安盛和國華人壽占據了國內互聯網人身險市場前三甲。銀行系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領跑,2017年前十名公司互聯網人身險保費收入合計1273億元,集中度達92%,其中建信人壽以274億元保費收入居行業首位,占據20%的市場份額。
從2017年中國互聯網財產險市場份額結構來看,國內平安產險、眾安保險和人保財險占據前三甲。占據了國內互聯網人身險市場前三甲。財險集中度相對較低,2017年前十名公司互聯網財險保費收入合計352億元,集中度71.3%,平安產險以148億元保費位居第一。
從兩個險種的市場分布情況來看,互聯網人身險前十公司市場占有率達92%,互聯網財產險前十公司市場占有率也達71%,我國互聯網保險是一個高度集中的市場。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互聯網保險行業商業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首先分析了國內互聯網保險行業的發展環境,在此基礎上對國內當前互聯網保險行業的經營情況進行詳細地分析,并對互聯網財險與人身險各細分領域市場狀況做出具體地描述...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