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疫情傳播勢頭得到遏制 行業加速去產能,2019年起或將開啟新一輪周期
非洲豬瘟疫情傳播勢頭得到遏制 行業加速去產能,2019年起或將開啟新一輪周期
非洲豬瘟是一種的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動物傳染病,感染疫情后死亡率高,且目前沒有有效疫苗,對生豬養殖行業危害大,是世界規定的一類動物疫病。
2018年新發生疫情的國家包括匈牙利(4月)、保加利亞(8月)、中國(8月)、比利時(9月)。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官網統計,截至10月22,國際上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發生非洲豬瘟疫情。
國內非洲豬瘟共發現66例疫情,勢頭得到遏制
2018年8月,國內首例非洲豬瘟疫情出現在遼寧沈陽。截至11月17日,全國共發現66例疫情,分布在16省3市,其中15個省發生2例及以上疫情,三市和福建省僅發生1例疫情。疫情的發生整體呈現由北向南又向北又向南的態勢。
國內非洲豬瘟疫情嚴峻,目前主要靠撲殺、控制生豬和豬肉產品流通等手段進行防控,我們認為短期疫情很難清除,非洲豬瘟疫情將成為生豬養殖行業中的重要變量。
2018年11月29日,中國農業農村部組織召開非洲豬瘟聯防聯控機制成員單位會議。會議指出,通過各地各有關部門采取有力措施,中國非洲豬瘟疫情傳播勢頭得到有效遏制,總的看,疫情呈多點散發的態勢,防控工作總體可控。但是,考慮到中國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的復雜性、艱巨性、長期性,短期內徹底滅除非洲豬瘟難度極大,必須在繼續打好攻堅戰的同時,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29個省份生豬禁止跨省調運,南北割裂,產銷區豬價分化
疫情省(市)共19個,其中深藍區域——省份6個,暫停生豬和豬肉產品出省:有湖南、遼寧、內蒙古、云南、湖南、吉林、四川;淺藍區域——省(市)13個,出現疫情,暫停生豬出省,除疫情所在市的生豬產品可出省;省份有黑龍江、河北、安徽、福建、貴州、天津、浙江、重慶、上海、廣東等。
農業農村部在8月和9月相繼出臺了《農業農村部關于切實加強生豬及其產品調運監管工作的通知》和《農業農村部關于進一步加強生豬及其產品跨省調運監管工作的通知》。非洲豬瘟疫情使得生豬及豬肉產品調運受限,全國普遍受到影響。由于沒有有效疫苗,切斷非洲豬瘟病毒傳播途徑成為防治非洲豬瘟疫情的重要手段,其中對生豬及豬肉產品調運的限制成為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一直以來,我國生豬養殖和消費地區分布不均,以至于生豬跨區域調運頻繁。從2016年農業部發布《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2016-2020》來看,規劃將全國生豬養殖劃分為重點發展區、約束發展區、潛力發展區和適度發展區四個區域。
其中,適度發展區則積極引導發展特色生豬養殖產業;潛力增長區包括東北四省和云貴,未來豬肉產量年均增長1-2%;約束發展區未來豬肉產量保持穩定。而重點發展區規劃預計未來每年豬肉產量增速1%左右,包括河北、山東、河南、重慶、廣西、四川、海南等省份。
非洲豬瘟疫情出現以來,生豬以及豬肉產品的調運開始受到限制,國內除了新疆、海南等省份外,生豬跨省調運均受禁止,另外部分省份甚至豬肉產品都不能進行跨省調運。生豬和豬肉產品調運的限制使得國內產銷區豬價出現明顯分化,過往主要的產區和銷區價差在0.5元/公斤上下,現在擴大到3元/公斤以上。產銷區豬價分化明顯。
銷區產能不足,豬價最低點或已過去,未來有望長期景氣,銷區養殖企業受益
銷區多位于約束發展區,生豬產能不足,長期以來依賴調入生豬滿足市場需求需。又以東部地區為主銷區,其中全國排名前5的省(市)分別為廣東、上海、浙江、北京、天津體量均超百萬噸,平均調入量占消費總量72%,對外調入需求極高。
2016年,廣東、上海、浙江、北京、天津豬肉消費總量為459萬噸、181萬噸、239萬噸、135萬噸和136萬噸,供給缺口分別為195萬噸、168萬噸、148萬噸、113萬噸、106萬噸。其他對外依賴度較高的省份有福建、西藏、海南、青海、寧夏等。
近年來,我國環保高壓政策下,清退大量豬場。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全國關閉豬場21.3萬個,多以小型豬場為主,大幅調減生豬存欄,2017年上半年調減生豬存欄2130萬頭,銷區多位于約束發展區,難以補欄。其中,北京、天津、長三角、福建、安徽、江西、兩湖、兩廣等生豬銷區多位于約束發展區,生豬養殖受到限制,補欄困難。
非洲豬瘟疫情出現以來,銷區生豬無法調入,供應迅速出現短缺。廣東漲至16元/公斤,長三角曾達20元/公斤,達到歷史高點。業內普遍認為豬價最低點或已過去,隨著豬周期的輪轉,生豬養殖未來有望長期景氣,銷區養殖企業受益。
產區面臨供給過剩,預計未來半年加速去產能,2019年起或將開啟新一輪周期
根據統計局數據,2016年我國豬肉產量前十省(市)產量占全國豬肉比重64%,達3398萬噸,而省內消耗只能消化76%,剩下的24%需要外部消耗。其中,河南(外調288萬噸)、山東(外調194萬噸)、湖南(外調193萬噸)、湖北(外調127萬噸)、河北(外調117萬噸)五省外調豬肉量排名前五,分別占自身產量67%、52%、46%、39%、43%。這些省市生豬就地消化能力有限,一旦調運受限,將供過于求。
非洲豬瘟疫情出現以來,產區生豬無法調出,供應過求,生豬價格迅速下降,東北一度跌至8-9元/公斤,達到歷史冰點。當前產區豬價低迷,生豬銷售困難,養殖戶普遍現金流緊張,補欄意愿不足,預計未來半年加速去產能。此后,全國范圍內出清,產區價格也將進入上漲周期。整個生豬養殖行業將受益。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生豬養殖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生豬養殖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生豬養殖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生豬養殖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