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發電行業五大優勢分析 二氧化硫零排放,環境保護貢獻突出
目前,天然氣發電已作為一項新興技術產業得到迅速發展,并且在多個領域得到推廣應用,同時也帶動了燃氣輪機和燃氣發動機等燃氣動力設備及其所需潤滑油的發展。天然氣發電受到越來越多青睞,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存在的優勢。
首先,環境保護性能好
從500MW的燃煤電廠與天然氣的燃機電廠的污染物排放量的比較可以看出,天然氣中主要成分是CH4,作為一種優質清潔能源用于發電,煙氣中CO2的排放量也會大大減少,氣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燃煤電廠的42%。由于天然氣中不含硫,因此SO2的排放量基本為0。這對于燃煤機組來說,即使加裝了造價昂貴的煙氣脫硫裝置,仍然是望塵莫及。對污染物NOx排放方面,由于新型燃氣輪機采用干式低NOx燃燒技術,氮氧化物排放量則不到燃煤電廠的20%,可明顯減輕日益嚴重的環保壓力。
其次,有利于優化和調整能源結構
目前我國發電主要依賴于煤炭、水力資源,2017年發電裝機容量占比超過80%;燃機比重很低,尚處于起步階段,而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的應用尚無大規模實現的條件。因此《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指出,到2020年,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城鎮居民基本用上天然氣,可見我國調整能源結構的決心之大。
在我國,特別是東南沿海地區適時引進天然氣發電,有利于優化和調整能源結構,逐步實現發電能源多元化。預計到2020 年,我國天然氣電站裝機容量將達到72000兆瓦。
第三,有利于電網安全經濟運行
天然氣電廠,機組啟停快,負荷適應性強,運行靈活。燃機聯合循環電廠既可帶基本負荷,也可以兩班制運行,作為電網調峰機組,有助于改善電網的安全性。從以下幾種電廠啟動性能比較,明顯看出燃機電廠的突出優點。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及城鄉居民生活用電比重的上升,許多電網的用電結構發生明顯的變化,平均日負荷率不斷下降,燃氣電站以其運行靈活,可行率高,機組啟動快,25min可帶滿負荷,且宜于在負荷中心附近建廠等特點,成為提高電網運行質量的有力手段之一。
第四,緩解廠址資源日趨匱乏的矛盾
東南沿海地區尤其是華東地區的上海、江蘇南部地區燃煤電廠選址工作愈發困難;北方地區受環保和水資源等的制約,電站選址工作也越來越困難。燃氣電站對廠址外部條件的要求相對比較寬松,占地面積僅為一般電廠的一半,用水量僅為1/3不到,環保貢獻量等方面均比燃煤電站小得多,這就為這些地區尤其是負荷中心地區增加廠址資源和改善電力布局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第五,造價低、工期短
燃機聯合循環電廠占地少,用水少,初期投資少。燃機聯合循環電廠采用天然氣作為燃料,建廠時不必考慮龐大的灰場和煤場的建設用地。也不需要配置輸煤、制粉、除灰設備。因此燃機聯合循環電廠建設用地,一般僅為同等容量燃煤電廠的一半左右。這為靠近負荷中心的城市周邊地區建廠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也節省了初期投資費用。另外,燃機聯合循環電廠的用水量一般僅為同等容量燃煤電廠的33%左右,大大降低了水資源的消耗,尤其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普遍缺水,這一優點意義十分重要。另外也減少了相應地水工設施,減少了投資。
工程造價一般為燃煤電廠的1/3,工期僅需15-20個月。利用天然氣發電對于環境保護具有突出的貢獻,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占地面積小,一般可謂燃煤電廠的10%-30%;耗水量小,一般僅為燃煤電廠的1/3;不需要為環保而追加新的投資。按照國際標準,大型聯合循環電廠的工程總包交鑰匙的單位千瓦造價為300-500美元,結合國內北京、江蘇、廣西等燃氣電站投資估算情況,天然氣電站的單位動態投資4300元/kW左右。
以上數據分析均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天然氣發電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 報告亮點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天然氣發電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天然氣發電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