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運營商在人工智能領域大有可為 三大運營商的AI打法各有不同
電信業AI市場將保持高增速,電信運營商發展AI為大勢所趨
市場研究公司Tractica/Ovum對30個領域近300個真實的AI使用場景進行的研究表明,電信領域在AI技術方面尤為積極,并且是目前最大的AI細分市場。在AI時代和IoT時代,互聯網巨頭已經占據了AI的前沿。運營商如何發揮專業優勢,加快跨業融合,提升行業價值,需要運營商深入思考。根據Tractica/Ovum預測,到2025年,全球電信業對人工智能軟件、硬件和服務的投資將達367億美元;其中,電信業整體AI市場將以48.8%的年復合增長率從3.157億美元到2025年增至113億美元。預計在2016年至2025年,電信運營商主要將AI用于網絡運營監控和管理,此期間這方面支出將占到電信業AI支出的61%。
電信運營商市場歷來是固定成本較高的資本密集型產業。在此壓力下,網絡運營商不得不大力控制運營費用,特別是人力資本方面。在各方追求盈利的過程中,運營商內部緊張氣氛正在加劇。然而2017年許多運營商網絡部署成本的增長速度超過了收入增長的速度,收入一直持平,成本卻在持續增加。因此他們需要積極采用AI技術來降低運營成本。
同時,在快速、高效的互聯網巨頭的威脅下,電信運營商的收入遭到了OTT服務供應商的嚴重擠壓和沖擊。互聯網服務提供商擁有更加彈性敏捷和自動化的網絡,他們目前占據了大部分的應用收入,這對電信運營商的收入造成了擠壓。
國內三大運營商AI打法各有不同,信息與數據優勢下還需做好智能化轉型支撐服務
國內三大運營商都已在人工智能領域布局,但是打法套路還是不盡相同。其中,中國移動發布了人工智能平臺——九天,中國電信與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了人工智能開放平臺——燈塔,中國聯通通過混改與百度等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入局人工智能市場。
在人工智能領域,運營商不僅僅是重要的參與者,還扮演多重角色。基于“云、管、端”和大數據應用等方面的優勢,運營商處于信息網絡和泛連接的最前沿;借助在信息化應用和大數據方面的能力與經驗,運營商可以運用技術和資源優勢參與到AI的研發領域。
運營商AI業務主要由傳統ICT業務發展而來,ICT業務已從信息化、自動化向智能化轉變,從數據傳遞向發現數據內在機理轉變,從單一連接價值向用數據創造價值轉變。基于這些優勢,運營商將成為人工智能商業化產業鏈中重要的一環。
運營商還擁有AI商業化所必需的資源。在技術層面,提供海量運算和存儲的平臺“云”服務;提供高帶寬、低時延、大規模的連接“管”服務;提供能夠承載各種場景應用的“端”產品。在大數據應用方面,運營商還擁有用戶的消費習慣、終端信息、ARPU的分組、業務內容、業務受眾人群、人群流動軌跡、地圖信息等資源。同時,憑借自身優勢,以及多年來在信息化應用和大數據方面積累的能力與運營經驗,運營商可以充分運用技術和資源優勢參與到AI的研發領域。
隨著國務院《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工信部《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相繼印發,人工智能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實際上,通信行業與人工智能有著天然和本質的聯系。隨著物聯網、5G等通信技術的應用,連接規模必將指數級地增長。當這張連接一切的網絡和被連接的單元都被賦予智能后,智能化的生產和生活將無處不在,將給全社會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和全新的體驗。為此,電信運營商還需從兩方面做出努力。
一方面是推進通信行業本身的智能化。首先就是網絡的智能化。隨著技術能力的提升和應用規模的擴大,人工智能在網絡運營運維領域的巨大潛力將進一步釋放。通信網絡正在向5G、網元虛擬化(NFV)、軟件定義網絡(SDN)等方向演進,人工智能將是下一代網絡的重要使能技術。
另一方面是運用信息通信技術更好地支撐和服務人工智能產業以及各行業的智能化轉型。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網絡的部署和商用,將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將為人工智能典型應用提供優質通道、為人工智能提供更為海量的數據、為人工智能提供有針對性的定制化能力。
以上數據和分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人工智能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人工智能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