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行業發展遭遇降溫 風電運維成為行業新突破口
隨著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下降,其市場份額正在不斷攀升,目前已經進入大規模應用階段。但目前儲能技術相對落后,是這個產業發展的痛點之一。美國加州被迫削減發電量,就是因為他的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廠發出來的電無法消納,不得不放棄。中國巨大的風電裝機存量使得電力消納問題尤為突出,風電企業面對發展緩慢的市場企業紛紛尋求轉型。
中國裝機存量巨大 補貼退坡已是必然
雖然自2015年以來中國每年新增裝機量不斷下降,2017年中國累計裝機量依然全球排名第一,占全球裝機量一半以上。
例如作為國內風電行業龍頭老大的金風科技,2017年以海、陸新增裝機總量排名全球第三。根據金風科技的官網顯示,金風科技成立至今實現全球風電裝機容量超過44GW,占比全球風電總裝機量的12.7%,而國內第二的華銳風電總裝機量也達到了16.47GW。僅金風科技和華銳風電的累計裝機量就超過了德國的總裝機量(56.1GW)。中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已遙遙領先。
然而,隨著風電、光伏發電項目的快速建設,補貼資金需求也快速增加,近年來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一直入不敷出,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不斷擴大。截至2017年底,國內累計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的缺口達到1127億元。原先的補貼模式難以為繼。
消納問題有所改善 行業發展遭遇降溫
根據中國國家能源局(NEA)報告,2017年,中國的風電和光伏限電率分別為12%和6%,較2016年水平分別下降了5.2%和4.3%,伴隨著政策的調整,棄風棄電問題進一步改善。截止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棄風率為8.5%。電力消納問題進一步改善。
為了進一步改善電力消納問題,2018年5月25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2018年度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國家將推行競爭方式配置風電項目,降低度電補貼強度,積極推進就近全額消納風電項目。同時發布的還有關于光伏行業的“531新政”,將大幅縮減開發指標和降低標桿電價。面對新政策,風電相關企業紛紛尋找出路。
風電運維成為企業發展的新賽道
一個發展健全的成年人,應該脫離父母的庇護,獨立尋找新的生存空間。中國的新能源蓬勃發展,也有賴于政府的強力扶植。但是這些年中國的新能源產業迅猛發展,如果不調整補貼,容易導致新能源產業的利潤主要來自于政府的這種局面。
缺失補貼的風電企業目光開始轉向運維市場。數據顯示,各大整機廠商的運維服務占比不斷擴大。業務的調整成了各大企業的必修課。比如金風科技子公司天潤管理的風電場自營業務;比如各大整機廠商從“單一賣整機”設轉為“賣解決方案”;比如風電開發商紛紛表示:“一邊降電價,一邊拿不到補貼,一邊進行市場交易,利潤從哪兒來?所以說運維市場,我不愿意給別人,因為自己也要賺這個錢。”
風電運維領域的競爭不僅僅是傳統風電開發商和風電制造大廠。
遠景能源,一個看起來很會講故事的企業,投行出身的老板用期權攏聚了一大批風機行業的著名設計人員,甚至通用汽車的生產總監也在江陰幫助遠景搞精細化生產。2014年,出貨量不及金風一般的遠景能源悄悄擠進世界風機生產企業前十,驚出其他廠商一身冷汗。
在風電智慧運維方面布局的遠景能源,其能源物聯網平臺EnOS智慧風場軟件解決方案實現了從風機數據采集、集中監控,到高數據質量的損失電量分析、基于機器人學習的設備健康度預警、新能源功率預測和功率控制服務,大大降低風場運維總成本。遠景能源提供的數據顯示,EnOS 智慧風場軟件可以提高發電收8%,降低運營成本40元/千瓦/年。
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2018年1月發布的報告,在過去的7年里,全球光伏太陽能發電成本已經下降超過了70%。而陸上的風能發電成本也下降了25%。
然而可再生能源與目前比較成熟的火力發電相比較,發同樣多的電,太陽能和風能的發電機組單元數量要多得多,這對可再生能源項目的管理和運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術的進步推動了可再生能源中精細化和智能化的管理,實現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目標。這離不開對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信息技術的大規模應用。
以上數據及分析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風電運維市場前瞻與商業模式創新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風電運維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風電運維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風電運維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