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技術推動生鮮新零售發展 業態多樣化、線上線下融合成為趨勢
一、需求和技術是生鮮新零售發展兩大核心驅動力
生鮮新零售作為新零售中的一大類,主要指的是以生鮮為主打品類的新零售模式,即基于智能技術實現的線上線下一體化融合的生鮮新零售服務。基于生鮮需要保鮮、難以貯存的特性,生鮮新零售的典型特點有二:其一是對供應鏈要求較高,其二是更注重親身體驗等品質保證方式。
生鮮新零售成為熱點,背后存在多重驅動力。最重要的是生鮮品類高頻剛需、高客單價、高毛利的特性,其次雖然生鮮電商和配送起步較晚,市場尚不成熟,但冷鏈倉儲等技術的進步正賦予生鮮新零售新的可能性:包括智能供應鏈、智能物流技術的逐步商用,以及智能手機和移動支付的普及,都為生鮮新零售的實際落地奠定基礎。在需求和技術的雙重驅動下,生鮮品類成為零售/電商賽道萬家的共同目標方向。
二、生鮮企業成立數回落,但涉及業態多樣并且線上線下走向融合
據鯨準數據庫統計顯示,截止2017年年底,我國共有752家生鮮相關企業成立,其中生鮮配送業態的數量最多,共有678家,生鮮食品和生鮮食材次之,成立數分別為35家和29家。從2009-2017年期間企業成立數來看,2015年成立的生鮮相關企業數量最多,為266家。2017年生鮮企業成立數僅9家,9年來最少,但是早幾年成立的生鮮企業正謀求新發展方向,尤其是與新零售的結合。
目前生鮮新零售的企業,大都在結合自身優勢打造全渠道,大致可以分為生鮮配送玩家、餐飲+超市、便利店玩家三類。大部分企業都在結合自身業態,或從線上反攻線下,或線上線下聯動,或以線下為核心輻射線上周邊,以期打通線上線下,實現流量的打通和相互轉化。
生鮮配送模式例如每日優鮮、易果生鮮、京東到家;餐飲+超市模式例如盒馬鮮生和超級物種;便利店模式例如猩便利等等。生鮮配送模式多為業內已占據一定流量,有自營配送鏈路的老牌企業,將到家+貨架結合,滿足消費者多場景需求;餐飲+超市是生鮮超市的一種,多位于商圈,占地面積更大,更重視消費者親身體驗的同時,也在探索半小時送貨上門的生鮮圈;便利店模式多提供鮮食,通過打造社區、寫字樓等更小單位區間內的生鮮需求的一站式購買,以門店+貨架的形式離消費者更近。
三、生鮮新零售行業發展趨勢:時效性、全渠道、標準化、品牌化
目前國內玩家主要涉及的業態有:辦公室便利貨架/貨柜、自助販售機、社區生鮮便利店、生鮮超市、生鮮配送平臺等。針對消費者對于生鮮購買在距離、價格、時間上的三大痛點,未來的生鮮新零售將集中在更近、更好、更快這三個維度給消費者帶來更佳體驗。
隨著市場消費者消費升級以及供應鏈相關技術發展,未來生鮮新零售將不斷提升購買效率,“即時性購物”和“一站式購買”成為主流;同時將走向全渠道,線上線下加速轉化;加快應用大數據技術來對核心消費群進行畫像;供應鏈將成為生鮮新零售企業核心競爭力之一;并且不斷走向標準化品牌化來為生鮮品質背書。
以上數據及分析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解決方案與投資策略規劃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農產品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農產品冷鏈物流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農產...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