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東南亞電商競爭格局:派系化將越來越嚴重
東南亞互聯網經濟呈指數增長
東南亞互聯網經濟正呈指數增長。根據Google和Temasek報告,東南亞互聯網經濟規模將在2025年達到2000億美元,其中,零售電商規模將從2015年的55億美元(約369億人民幣)上升到880億美元(約5896億人民幣),年復合增速32%。電商滲透率將從0.8%提升到6.4%。據預計,2017年東南亞零售電商規模的79億美元(約529億人民幣)。
2015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規模為6.1萬億人民幣,2010年為4610億人民幣。這意味著,到2025年,東南亞網購市場規模將達到中國2010年左右的水平(按1美元=6.7元人民幣計算)。
東南亞電商TOP10
根據馬來西亞電商聚會平臺iPrice Group發布的《電子商務地圖》(Map of E-commerce),2018年第二季度,Lazada、Shopee和11Street成為馬來西亞訪問量排名前3的網站。
其中,Lazada在季度訪問量Facebook粉絲量方面位居榜首,分別為2799萬次和2550萬名,在應用下載量和推特粉絲數(31035名)方面排名第2。
Shopee以1230萬的季度訪問量排名第2,11Street以640萬的季度訪問量排名第3。
2018年第二季度,時尚電商網站Fashion Valet和智能購物平臺CJ Wow Shop的電商訪問量也進入了前5。此外,Lelong仍然是訪問量最大馬來西亞本土電商平臺,達520萬,緊隨其后是GoShop和Hermo,訪問量分別為81.8萬和75.8萬。在時尚、保健和美容領域,化妝品和美容產品購物網站Hermo、Fashion Valet、Poplook、嬰兒用品電商平臺Babydash和時尚品牌Naelofar Hijab是2018年第二季度馬來西亞最受歡迎的5大電商平臺。
下圖分別從總瀏覽量(主要因素),社交媒體活躍度,APP Store排名等維度定義了東南亞電商平臺排名。
東南亞電子商務派系化將越來越嚴重
目前,東南亞是全球最火的電商戰場,東南亞電商或成跨境電商的下一個風口。東南亞電商市場被炒得沸沸揚揚,尤其在最近兩年中,阿里巴巴、騰訊、亞馬遜和Facebook先后以不同的形式加大對該市場的投入。東南亞電子商務派系化將越來越嚴重,主要為阿里派和騰訊派兩大陣營,本地電子商務企業將不得不站隊。
其中,2018年3月14日,阿里巴巴向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追加20億美元投資,剛卸任螞蟻金服董事長彭蕾出任Lazada CEO。而早在2016年,阿里巴巴就以10億美元獲得了Lazada的控股權,2018年再次將控股比例上升至83%。隨后的8月17日,印尼最大的電商平臺Tokopedia獲得由阿里巴巴領投的新一輪11億美元融資。
此外,騰訊一直在積極嘗試復制其在中國成功對抗阿里巴巴的三重配方:游戲、移動和支付。第一步是成為運營移動為先電子商務市場Shopee的博彩巨頭Sea(即以前的Garena)目前最大的股東。第二步是將其賭注押在印度尼西亞為數不多的獨角獸之一Go-Jek上,希望將其打造成像微信和微信支付那樣的"超級應用程序"。
以上數據及分析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主要分析了國內外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電子商務配套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中國電子商務行業主要運用模式;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主要服務內容發展現狀與趨勢;中國...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