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帶你看清特斯拉的困境與生機 四面楚歌下的特斯拉如何實現突圍?
2015-2017年,特斯拉汽車銷售保持著高速的增長,2016年特斯拉全球銷售量為7.62萬輛,同比2015年增長50.59%,2017年特斯拉全球銷售量為10.3萬輛,同比2016年增長35.17%。
與快速擴張的業務相比,特斯拉的經營狀況卻不盡如人意。除了公司的營業收入保持較快增¬長以外,公司三年間均呈現虧損,2017年虧損更是高達19.61億美元;且2015-2017年三年自由現金流時點數據均呈現負數,說明了公司資金缺口大,運營舉步維艱。
圖表1:2015-2017年特斯拉汽車銷量及增速(單位:萬輛,%)
資料來源: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圖表2:2015-2017年特斯拉營業額、凈利潤、自由現金流對比(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特斯拉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特斯拉的發展共歷經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推出的產品小眾且高端,代表作是Roadster,0-60km/h加速時間僅需1.9秒,0-100km/h加速時間僅需4.2秒,最高時速可達400km/h,續航里程超1000km,硬氣的數據直接給這款產品打上了“高科技” 的標簽,再加上其酷炫的車型以及明星客戶(名人、政客、影星、超級富豪以及硅谷精英等),一系列操作營銷逆天,迅速為特斯拉打響了知名度。
特斯拉在收獲了Roadster的成功后,迅速開發了中等價位的Model S,面對的群體是相對富裕的中產階級,這款汽車延續了Roadster的設計感和科技感,同時性能也非常出色,Model S的銷量較Roadster成倍增長。
這些成功對于特斯拉來說遠遠不夠,Model S沒有給特斯拉帶來長足的利潤增長,于是在第三個階段,特斯拉瞄準了普通大眾市場。在更換價格實惠的電池組后,第三階段的主打產品Model 3售價已經下降為3.5萬美元,普通大眾僅需花3.5萬美元就可以擁有一駕特斯拉,至此,Model 3的訂單紛至沓來,特斯拉也被這些訂單淹沒。
圖表3: 特斯拉發展三個階段
資料來源: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營銷上看,特斯拉是成功的,且馬斯克利用其自身的影響力以及傳奇商界大佬的特質,為特斯拉的知名度加持。但福禍相依,特斯拉三階段的成功也為特斯拉今天的舉步維艱埋下禍端。
首先,要保持Roadster和Model S極強的續航能力,就必須采用高性能的電池板,特斯拉采用的松下18650型電池,這款電池成本較汽車售價占比極高,特斯拉大部分利潤被松下蠶食。
其次,Model S雖聲名大噪,但卻沒有實現其經濟價值。原因在于,Model S接近傳統豪車如奔馳、寶馬的售價,但卻沒有后者的技術沉淀和市場基礎,無法被廣大美國家庭接受。
最后是Model 3的產能噩夢。截至2018年3月,特斯拉官網聲稱在過去兩年內已經收到了50萬輛Model 3的訂單和定金,掌門人馬斯克曾經在其推特上大肆鼓吹——Model 3的產量計劃在8月達到100輛,9月超過1500輛,12月超過20000輛,今年底(2017年)實現每周生產5000輛的目標,在2018年年底前到達每周生產1萬輛的目標。
但實際情況是,到2018年3月底,特斯拉只造出了1.25萬輛Model 3,和訂單數相去甚遠。
圖表4:特斯拉虧損的原因
資料來源: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禍不單行,四面楚歌
對于特斯拉來說,糟心的還不止其所面臨的巨大虧損,其安全特性也因近期所發生的多起事故而備受人們的質疑。其自動輔助駕駛技術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其次,鋰電池一直是特斯拉電池組材料的首選,但鋰電池不能承受高溫以及劇烈撞擊,在高溫以及劇烈撞擊的情形下很容易發生爆炸,這也使得特斯拉汽車在發生撞擊后極可能發生自燃,危及駕駛員的生命安全。
圖表5:特斯拉近期事故匯總
資料來源: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其次,便是訂單被大量取消之痛。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末,特斯拉共計收取廣大汽車消費者8.54億美元的Model 3定金。但根據科技媒體Recode報道,在美國市場,截至2018年4月,共有23%Model 3的預定車主選擇了取消訂單,退回定金。特斯拉早先所收到的定金早已投放產能線,且特斯拉“燒金”能力頗強,在已有巨大資金缺口的情形下,再退還金額巨大的定金,這對特斯拉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
圖表6:2016-2017年特斯拉Model 3累計所收定金(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同時,特斯拉近三年來高管的頻繁離職也引起了業界關注,2015-2017年共有40余名高管離職。其中最讓業界震動的是“芯片大神”Jim Keller的離開,2017年以來,數起特斯拉汽車事故讓特斯拉的“自動輔助駕駛”技術受到人們的質疑,也讓Jim Keller引咎辭職。
除了受到外界質疑而辭職外,部分高管則是因為特斯拉超強的工作強度卻不甚領先的福利制度以及晦澀未明的前景而辭職,高管離職后,他們原先管轄的工作區域由馬斯克暫時接管,之后再由馬斯克尋找合適的接替人選,高管的頻繁離職,直接影響了特斯拉的公司治理,讓公司的治理陷入混亂。
圖表7:近期特斯拉部分高管離職表
資料來源: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特斯拉一系列糟糕的表現也直接讓多家評級機構對其進行了降級處理,近期的降級處理來自于穆迪,穆迪于2018年3月28日,將特斯拉整理評級機構由B2下調至B3,并表示對公司的展望定義為“負面”,評級下降的處理源自特斯拉在之前槽糕的產能表現。而穆迪機構對特斯拉所做的評級下調處理,也引發了特斯拉股價的大跌。
圖表8:多家評級機構近期對特斯拉的評級處理
資料來源: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特斯拉如何突圍?
從近期看,特斯拉救贖之路在于提高產能,完成訂單,并且逆轉產生盈利。從遠期看,特斯拉更上一層樓,要解決三個問題——其一是降低電池成本,解決這個問題才能實現大幅盈利,其二則是建設更多太陽能充電站,讓電動汽車充電更方便更實惠,這樣才能真正打開特斯拉的銷量,最后則是在世界各地興建更多超級工廠,實現各地特斯拉生產本土化。
從產能上看,特斯拉在2018年6月5日宣布其Model 3每周產能已經穩定在3500輛,但根據Model 3現有訂單數來看,每周3500輛的產能,完成38.5萬輛特斯拉的訂單量,仍需超過兩年的時間,而即使達到馬斯克所要求的每周5000輛的產能,完成當前所需訂單數也仍需近一年半的時間。
圖表9:特斯拉Model 3訂單與產能計算表
資料來源: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工廠建設看,特斯拉最近產能的提升,來自于其“非常規裝配線”的構建。據悉,弗里蒙特市最近想特斯拉租借了巨大帳篷(長46米,高16米),用于Model 3的生產,使用時間為6個月,但這一“非常規裝配線”不具備持續性,且生產效率也不高。從遠期看,特斯拉所設想的中國超級工廠、歐洲超級工廠尚未進入合同討論階段,離落錘定音還有一段時間,從近期看,特斯拉的產能沒有出現巨大提升的跡象。
從太陽能電池工廠的建設上,特斯拉原與松下共同出資共建電池超級工廠Gigafactory,并根據兩家公司所簽訂的協議——到2020年,松下將為Gigafactory投資50億美元。截至2018年5月,松下已向電池超級工廠投資18.2億美元。根據《日經亞洲評論》的報導,由于特斯拉在Model 3的產量上遭遇瓶頸,松下認為與特斯拉在電池領域上的合作風險在加大,目前不再考慮投資超級電池工廠。倘若松下不再出資投建超級電池工廠,后續的投入資金就必須由特斯拉一己承擔,這對特斯拉來說是不小的負擔。
綜合來看,特斯拉目前產能難以有大幅度提升,導致銷售收入變現時間長,特斯拉扭虧為盈的風險仍然較大。從長期因素看,特斯拉的生產工廠以及超級電池工廠前景不明,再加上特斯拉巨大的資金缺口以及馬斯克絕不融資的堅決態度,公司長期有難以維持運營的風險。特斯拉是否能渡過難關,有待進一步觀察。
以上數據及分析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2022年全球電動汽車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根據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軌跡及多年的實踐經驗,對電動汽車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做出審慎分析與預測。是電動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整車生產企業、科研單位、銷售企業、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