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張圖帶你看清屈臣氏改革轉型 商品、品牌、營銷是關鍵
隨著個護、日化產品的更新迭代速度加快,屈臣氏經營出現頹勢。面對消費升級的關口,屈臣氏近期搞出了一套改革轉型措施。前瞻產業研究院根據其經營情況及戰略、動態進行解讀。
擴張駛入快車道,營業額止步不前
屈臣氏集團于1841年在香港創立,1963年,香港和記黃埔集團收購屈臣氏公司,現已發展成全球最大的國際保健美容零售商。2010年后,屈臣氏的擴張駛入快車道,高峰時期曾達到"三年千店"的速度。據其最新財務報告,2017年,中國地區店鋪總數增加342家,平均新店現金回本期為10個月,年底在內地454個城市經營逾3271家店鋪。然而,屈臣氏中國的銷售額在近三年止步不前,2017年營收甚至出現了下降。
圖表1:屈臣氏銷售業績及門店數量(單位:億元,家)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定位品質消費,單店產出卻連年下降
亞洲經濟增長迅猛,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屈臣氏發現,傳統的銷售只是停留在使消費者購買的階段,注意力只在商品上;而在日益成熟的商品經濟條件下,消費者不僅購買商品,還要求享受購物的樂趣以及追求商品的無形價值,如品牌、服務等,最后達到消費的最高境界,即通過對企業文化的認同產生對品牌的忠誠。因此,屈臣氏以"個人護理"概念經營,定位18-35歲追求品質消費的女性,以獨特的商業模式和品牌戰略發展起來。
圖表2:屈臣氏全球業務布局、市場定位與戰略商業模式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然而,數據顯示,屈臣氏近年來單店產出逐漸下降,2017年降至555萬元/家。對比莎莎國際、卓悅控股和近幾年大舉進軍中國市場的絲芙蘭來看,屈臣氏單店運營競爭力已經弱化。
圖表3:2012-2017年屈臣氏單店產出及2017年對比(單位:萬元/家)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美妝零售商曾經憑借大量自有品牌受到75后到85前消費者的青睞,但對90后消費者的吸引度下滑得很明顯,主要由于產品的更新迭代速度沒有迎合消費升級的需求,換句話說,在新生代消費者的心目中并沒有構建起一個強勢的品牌形象。
前瞻認為,屈臣氏的下滑主要來自以下幾個關鍵因素:
欠缺與時俱進的專業度和時尚感。曾經的屈臣氏是中國市場消費者的培育者,它在喚醒中國女性對于美容個護產品的認識上起到過很大的作用。隨著消費升級和國內美妝個護領域的成熟,新興消費者追求更加個性化和潮流化的服務,屈臣氏專業權威形象甚至正在消解。同時,屈臣氏很少跟風上架一些國內消費者青睞的當紅品牌,不能帶來時尚感、缺少吸引力的屈臣氏注定會被新主流消費者拋棄。
"大電商"決策執行遲緩。中國的美妝線上交易額以20%以上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增加;聚美優品、蜜芽網、小紅書、海淘等平臺帶來了美妝行業的"大電商"時代,消費者的美妝個護購買渠道正在向線上轉變。屈臣氏在2011年首度進軍網絡商城,2013年推出掌上網店;但根據實際運營情況來看,直到2017年3月屈臣氏才宣布和天貓合作,嘗試打通線上線下的渠道以及天貓旗艦店與屈臣氏的會員積分系統。
舊營銷體系失靈。伴隨著中國電商的爆發,屈臣氏曾經卓有成效的營銷體系逐漸失靈,其依靠門店擴張打通的購物渠道、會員營銷模式帶來的用戶粘性以及店員提供的專業服務等,隨著萬寧、絲芙蘭、嬌蘭佳人等眾多本土企業和外來掘金者的參與,漸漸泯然眾人。
圖表4:屈臣氏下滑原因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商品、品牌與營銷并舉改革轉型,屈臣氏能否乘消費升級深耕中國市場?
屈臣氏要重振盛態,需要徹底的轉型。近期,屈臣氏進行了一系列的轉型措施,使業內合作者及消費者青眼相加。
圖表5:屈臣氏轉型執行體系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調整品牌結構
在過去的兩三年之內,日韓與歐美的美容個護商品愈加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而由于過于剛性的采購系統,屈臣氏曾將這些品牌拒之門外,這在消費者主導時代逐漸失去了市場。屈臣氏調整品牌結構的第一拳,就是加碼彩妝和進口商品,以吸引年輕消費者的注意力。
同時,屈臣氏縮減國產品牌比例,并要求入駐品牌向屈臣氏門店承諾保底銷售。實際上,去年開始,屈臣氏對品牌單店月銷售就有了新要求。從單店單品牌零售業績來看,A類店鋪要求達到1.5萬元,B類店鋪要求1.2萬元,C類店鋪的底線為8000元。無論完成與否,屈臣氏依然會按照標準線的檔位收取扣點。
圖表6:品牌結構調整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開設潮流概念店
2018年5月底,屈臣氏在香港長江中心開設購物概念店CKC18。區別于以往門店,CKC18內設有美食區、美妝及健康區、電玩潮流區及美酒區,各個版塊供應時下最熱產品,并使用手機掃碼支付。
此前,屈臣氏與巴黎歐萊雅、美寶蓮紐約合作設計的Colorlab全新彩妝概念店已經大熱,其第三家門店也即將落地。Colorlab以粉黑格調的朋克少女風打造,擁有近20個國內外知名彩妝品牌及6大妝容專區,其充滿時尚個性的彩妝空間成為了屈臣氏潮流店的新一大看點。此外,Colorlab融入了高科技的全新彩妝概念,如"Style Me來彩我"虛擬試妝服務,借助最新的AR技術,自動識別消費者面部,為其提供不同的彩妝建議。
圖表7:屈臣氏Colorlab與CKC18概念店亮點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內地市場的電商零售改革
2018年1月,屈臣氏和天貓合作設立"定時送"服務;3月,"定時送"已覆蓋了全國超過10個城市。隨著菜鳥和屈臣氏天貓旗艦店在物流供應鏈的深入合作,定時配送服務預計將覆蓋全國300個城市的3000家門店。
2018年6月,屈臣氏小程序上線,并帶有"閃電送"300城兩小時送達服務,支持門店自提。在屈臣氏小程序商城內,其會員卡體系線上線下打通,可以當即購買會員卡或者綁定已有會員卡,并設有會員專區。
圖表8:屈臣氏電商零售渠道更新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跨界營銷獲取優質資源
互聯網行業的兩大盈利方式之一就是會員增值類服務,影響著企業的盈利水平。屈臣氏與網易音樂云的跨界,不單單是雙方置換會員資源,更發布了獨家妝容設計,并通過一系列線下活動創造新的消費場景。
圖表9:屈臣氏×網易云音樂跨界營銷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APP問答+"蹭熱度",互動式效果廣告提升流量轉化率
從屈臣氏APP上線的初衷來看,它不僅是售賣渠道的布局,也是其在美妝線上社交的首次試水。從APP本身來看,其美妝問答功能對消費者導流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小米手環3的亮相也為其增添了關注度。值得注意的是,屈臣氏APP與變現貓的合作使用互動式效果廣告,在保證ROI的基礎上吸引新老用戶,加大了APP精準曝光率,并實現了高于同行25%的流量轉化率。
圖表10:屈臣氏APP渠道營運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屈臣氏一套轉型改革措施可圈可點。前瞻認為,未來屈臣氏要想深耕中國市場,應該更加透徹地了解消費者需求。中國的消費升級方興未央,消費者處于高檔與低端產品層次之間,屈臣氏必須根據現狀不斷調整商品結構,推出更好的品牌策略、營銷策略以迎合市場需求。
以上數據來源于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化妝品終端渠道建設與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體育用品行業的發展背景、產銷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體育用品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體育用品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