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斥巨資收購Mobileye 自動駕駛靠譜嗎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到,英特爾公司宣布出資150億美元(約合1001億元人民幣),完成了對以色列自動駕駛技術公司移動眼(Mobileye)的收購。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據公開資料顯示,英特爾是美國一家以研制CPU處理器的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個人計算機零件和CPU制造商;而Mobileye是一家是以色列一家生產協助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保障乘客安全和減少交通事故的視覺系統的公司。而此次英特爾斥巨資收購Mobileye,也許是想進入自動駕駛這個領域。那么自動駕駛離我們還有多遠?購買自動駕駛汽車真的靠譜嗎?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何為“自動駕駛”?據公開資料得知,自動駕駛又稱無人駕駛汽車、電腦駕駛汽車、或輪式移動機器人,是一種通過電腦系統實現無人駕駛的智能汽車。自動駕駛可以僅僅依靠人工智能、視覺計算、雷達、監控裝置和全球定位系統協同合作就可以達到“沒有司機”也可以在路上暢行。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有一些計算機知識的人也許對“自動駕駛”這個名詞并不陌生。早在2010年,谷歌公司就表示,為了幫助人們從大量的駕駛時間中解放出來,正在開發自動駕駛汽車。隨后,2011年,谷歌在內華達州和加州的莫哈維沙漠作為試驗場對汽車進行測試。2012年4月,谷歌宣布自動駕駛汽車已經開了20萬公里(離強制報廢不遠了)并已經申請和獲得了多項相關專利。2012年5月7日,內華達州機動車輛管理局(DMV)批準了美國首個自動駕駛車輛許可證。2014年4月份,中國搜索引擎、互聯網巨頭百度公司與寶馬宣布開始自動駕駛研究項目,并在北京和上海路況復雜的高速公路上進行測試。2015年6月11日,百度公司表示,百度與德國寶馬汽車公司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汽車計劃于2015年晚些時候在中國推出原型車進行路試。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本人認為,縱觀自動駕駛的發展歷程,也許2017年正是自動駕駛開啟的元年。從一開始谷歌自己想要自己“獨占”自動駕駛領域,到花費大量資金在研發上,到與傳統車廠商合作,互利共贏上可以看出,這是一個資金以及資源密集型的行業。而現在,特斯拉更是發出了自動駕駛的利好因素——帶有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的Model 3大批量、低成本的生產和使用,隨后將會帶動民眾的信心、政策的完善和風險投資研發投入。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另外,自動駕駛在股市上一直屬于“景氣度”高的板塊。根據申萬周報顯示,本周申萬計算機板塊收于4494.48點,漲幅為2.95%,在申萬一級行業中排名第12跑贏大盤。本期各基準指數情況為:上證綜指(1.9%)、深證成指(1.9%)、滬深300(0.9%)、中小板指(2.17%)、創業板指(1.55%)。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并且根據iiMediaResearch預測2016年全球智能駕駛汽車市場規模為40.0億美元,預計至2021年全球智能駕駛規模將達到70.3億美元,復合增長率高達11.8%。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當然,如果自動駕駛發展順利,也將會對上下游產業鏈帶來利好的影響。但是現在,我們不得不承認,完全的自動駕駛還是離我們很遠。
從技術實現原理來看,汽車自動駕駛技術包括視頻攝像頭、雷達傳感器以及激光測距器來了解周圍的交通狀況,并通過一個詳盡的地圖(通過有人駕駛汽車采集的地圖)對前方的道路進行導航。而沃爾沃把“自動駕駛”分為了四個階段:駕駛輔助、部分自動化、高度自動化、完全自動化。而特斯拉量產的“自動駕駛”汽車也僅僅處于第一階段——駕駛輔助。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當然,自動駕駛作為一項新技術,是汽車行業當前的熱點。然而,持懷疑態度的人士認為,自動駕駛技術至少現階段依然不成熟,無法與駕車人對交通狀況諸多因素、特別是突發事件的綜合判斷相比。也許真正實現自動駕駛還任重道遠。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