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興起 旅游產業發展迎良機
1、文化旅游興起
看慣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們開始對具有更多文化屬性的旅游資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兼具歷史性的景觀更能從人性化的角度給人以震撼,如偉人故居,當你知道他就是在張桌子上吃的飯、在這張小床上睡的覺、在這個破舊的會議室開的扭轉乾坤的會議,你會不自覺的將所有崇拜與感動的情懷加之于你所見的景觀之上,好像你親眼見證了這一幕幕歷史時刻。。。這就是所謂的文化旅游。其實,文化旅游的類型多種多樣,如漢詩旅游、歷史探秘旅游、書法學習旅游、圍棋交流旅游、民族風俗旅游等等。可見,文化旅游具有明顯的目的性,也更能滿足旅游者自身的需求:不管是緬懷、崇敬還是感慨、學習,都將促使旅游者對旅游對象的歷史進行回顧,從而幫助其更好地了解歷史或者從歷史中得到啟示。
其實,文化旅游并不是一個新名詞,它是"文化"+"旅游"。從產業角度來講,文化旅游產業屬于第三產業內的新型產業。文化旅游的提出不僅是中國目前經濟轉型發展的需要,更是旅游產業不斷升級的結果。旅游產業產值的逐年擴大、產業內競爭形勢的嚴峻程度也在不斷加深,促使競爭主體競相創新,為占據更多市場份額花樣百出,正是"玩得早不如玩的花!"。
2、旅游產業發展保持良好勢頭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旅游產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旅游業迎來了飛速發展的局面,國內旅游達到44億人次,旅游收入39390萬億元,出境旅游1.35億人次,花費超過1.1萬億元。國內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國內旅游消費、境外旅游消費均列世界第一。
圖表1:2006-2016年國內旅游收入增長情況(單位:萬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06-2016年,我國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逐年提高,由2.87%提升至5.29%。可見,旅游產業在我國的地位愈加重要。
圖表2:2006-2016年旅游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變化情況(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3、文化旅游政策利好,將成經濟發展新動力
自21世紀,"文化旅游"觀念被提出,其得到重視并有重大發展的年份仍僅在近兩年。國家層面,不斷出臺發展規劃,如國民經濟發展十三五、旅游業十三五等,都在文化旅游的發展目標以及措施上進行了詳細的闡述;而地方層面,眾多旅游大省也紛紛出臺相關規劃,致力于本地區文化旅游產業的大力發展,如廣西、甘肅等地區,直接出臺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規劃,目標更加明確。
圖表3:2016-2017年文化旅游產業政策舉例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可見,目前乃至今后很長一段時間,文化旅游政策都將呈現出利好局面,這說明,我國的文化旅游產業前景一片大好。從國際發展經驗來看,文化旅游已經成為現代旅游業發展的主流之一,對國家經濟的貢獻也在不斷提升。文化旅游不僅有助于保護和開發各民族各地區的特色文化,豐富和完善旅游產品的內涵和價值,還對促進地區經濟結構轉型與發展起到極大的作用,將成為我國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源。也將帶動旅游產業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