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理財發展迅猛 行業發展現狀與風險分析
隨著中國社會的高速發展,居民財富水平也顯著提升,目前已成為全球財富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然而經濟發展的態勢,也帶了通貨膨脹的問題,據一篇權威報告顯示,30年前的1萬元相當于現在的255萬元,錢的貶值速度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而央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由96年的10.98%下降至目前的1.5%,也滿足不了投資者對收益率的需求。
近年來,理財日益成為人們交談的熱門話題,同時也出現了很多投資機會,10年的煤礦、12年的比特幣、14年的股市及15年的影視,投資產品也從股票、債券、基金,再到P2P等互聯網理財平臺,豐富多樣的理財產品為理財市場帶來廣闊前景。
一、理財市場現狀
目前,我國理財市場規模巨大。據統計,截至2015年底,我國金融機構和第三方理財總規模為81.18萬億。銀行、信托和基金是最大的理財機構。其中:銀行規模23.5萬億,占比28.95%;信托規模16.3萬億,占比20.08%;基金公司規模16.65萬億,占比20.51%;而互聯網P2P理財占據末尾地位,規模僅為9800億,占比1.21%。
圖表1:2015年中國理財市場分布(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互聯網金融理財市場展現強大動力
2015年,經濟趨勢下行導致P2P平臺的違約現象日益嚴重。全年問題平臺數量為896家,是2014年的2.26倍。問題平臺中跑路的占55%,提現困難占29%,停業占15%,經偵介入占1%。12月,成立一年多,堪稱互聯網金融領域一匹“黑馬”的e租寶,因涉嫌違法經營而調查的報道更是驚動了整個P2P圈。
雖然面臨著各種違約、跑路的突發狀況以及監管日趨嚴格的政策環境,但隨著利率市場化預期的增強,加上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環境,國內互聯網金融理財市場依舊呈爆發性增長的態勢。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互聯網理財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理財規模瘋狂增長近400%,P2P平臺運營數量達到了2595家,同比增長64.79%,新增P2P平臺總注冊資金為1000-5000萬的占比超過50%。
圖表2:2010-2015年P2P平臺運營數量變化情況(單位:家)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這一階段,互聯網金融公司在眾多理財領域與生態伙伴展開積極合作,互聯網理財平臺的資產端也呈多樣化趨勢,包括融資租賃、信托、私募債權等,同時平臺的模式也從最初的P2P演化出了P2B、P2B2B等多種形式,為網民投資理財提供了更多選擇。但是多樣化的選擇同樣也給網民投資帶來了眾多風險。
三、互聯網理財風險分析
1、理財平臺的風險
(1)信息安全風險
互聯網技術對金融的滲透,使得互聯網理財的信息安全風險凸顯,尤其是與第三方支付相捆綁的互聯網理財產品。信息安全風險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系統性安全風險,即信息數據保密的安全性,直接影響平臺的有序運行;二是技術選擇風險,出于降低成本等考慮,互聯網機構采用的技術解決方案往往存在不足,在互聯網復雜的技術背景下,容易引發信息安全風險。
(2)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主要表現為理財交易網絡環境的安全性,最為典型的是技術外包形成的操作風險。外包有助于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服務專業性,但同時也將一個業務流程分解為更多的服務鏈條,從而降低企業對外包部分項目的控制,增加操作風險。
2、理財產品的風險
(1)信用風險
高收益率成為互聯網理財產品博取眼球的宣傳口號和吸引投資者進入的重要手段,但同時也隱含著互聯網理財產品的信用風險。部分互聯網理財宣傳的的高收益率顯然是不客觀,即使短期內可以通過補貼的形式實現,但長期不具有可持續性。
(2)最后貸款人風險
互聯網金融目前面臨監管不夠完善的格局,與銀行理財產品相比,互聯網理財缺乏央行提供的最后貸款人支持。雖然運營成本較低,但是一旦產品違約,理財用戶要自行承擔風險。
3、外部環境的風險
圖表3:外部環境風險分析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6年,我國經濟增速預計保持在6.7%左右,筆者預計受實體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互聯網理財行業的違約風險將會繼續上升,隨著國家監管政策的不斷出臺,互聯網金融平臺也在加速洗牌,未來其進入門檻會更高,只有擁有金融與技術創新能力的平臺才能搶占先機,瓜分理財市場這塊大蛋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