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行業臨洗牌 奶粉行業投資風險分析
被稱之為“史上最嚴政策”的奶粉配方注冊制度自去年起吵得沸沸揚揚,但是細節一直未出。日前財政部發布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又引起了市場對于奶粉配方注冊制度的再度關注,大量的海淘奶粉要不要受到中國配方注冊制度的約束?
對于這個問題財政部也于近日給出了答案:2018年1月1日起,在我國銷售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包括通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必須依法獲得產品配方注冊證書。這也意味著配方注冊制度的實施指日可待,而與之伴隨的是奶粉行業的大洗牌。
圖表1:2005-2014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奶及奶制品消費支出(單位:元,%)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一面是“二胎時代”的巨大市場,一般又是日益加強的監管,奶粉行業投資還有哪些風險呢?
一、奶粉行業政策風險
國家現有標準繁多,與中國的特殊國情有關,主要考慮到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性。目前企業生產配方奶粉主要依據的是GB10765-1997、GB10766-1997、GB10767-1997三大標準,分別有不同的適用范圍。在這三大標準中,最受消費者關注的蛋白質、脂肪的含量要求相差很大。在每100克產品的蛋白質含量中,GB10765標準要求大于等于18克,GB10766標準要求在12-18克,GB10767標準則規定在10-20克。此外,還有很多不同的標準被各地不同生產廠家采用。“奶粉事件”的背后反映出目前標準過多帶來了奶粉安全監管上的“漏洞”。
二、奶粉行業技術風險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奶粉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憑借著良好的品牌口碑、成熟的市場運作以及專業的營銷隊伍,外資品牌幾乎占據了整個中高端嬰幼兒奶粉市場。近年來中國奶粉對外依存度逐年上升,中國奶業逐步喪失話語權。產品和技術的創新是企業快速成長的源動力。本土乳企在加強奶源控制的基礎上,還應加強新品的研發和產品質量的控制,實現品牌的創新和升級,滿足市場和消費者的健康需求。
三、奶粉行業供求風險
中國乳業在經過突進式超常規的發展過后,開始歸于平緩。同時,阜陽奶粉事件、光明回收奶危機、雀巢碘超標事件、“三鹿奶粉”事件、“性成熟”事件所引發的食品安全和誠信危機在籠罩著中國乳業。特別是震驚全國的“三鹿奶粉”事件,事件本身已經由三鹿集團擴散到了整個中國乳業,轉化為行業危機。盡管并不是所有的批次都有問題,但消費者的恐慌情緒短時間內仍然存在。毒奶粉引發的乳業危機使原來競爭激烈、利潤低下的奶粉行業雪上加霜,供應鏈過長使得其各個環節都有可能發生漏洞。近年來,許多奶粉企業重視發展速度,忽略經濟效益;重視市場占有率,忽視利潤率。企業產量增加,銷售收入提高,但盈利水平卻在下降,企業高速增長和市場增速放緩的矛盾日益凸現。同時,奶粉行業內兼并重組現象比較頻繁,各大企業都在積極布局國內市場,競爭難以避免。
四、奶粉行業經濟風險
從國內來看,2010年以來,中國經濟實現了較好的增長,整體呈現增長態勢,人們生活水平及消費水平較穩定,對奶粉行業的發展具備持續的推動作用。今后中國經濟出現大幅波動的可能性較小,因此奶粉行業面臨的風險也較小。
五、奶粉行業其他風險
進口奶粉的沖擊。受國內奶粉行業質量問題影響,廣大消費者對國內奶粉產品產生信任危機,相當大一部分購買者轉向諾外奶粉,以致奶粉進口量激增,對國內行業沖擊較大。
不過,跨境電商新政4月8日起開始實施,取消原先行郵稅政策及免稅額度,轉為征收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及消費稅。同時公布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對嬰幼兒配方乳粉的要求必須通過配方注冊,否則不得通過跨境電商進口。這意味著,未經過配方注冊的嬰幼兒奶粉將無法通過跨境電商銷售,未來電商只能銷售“國行”奶粉。
跨境電商新政落地,未經注冊的進口奶粉將面臨下架。4月8日起,跨境電商平臺銷售進口奶粉需征收 11.9%的增值稅,而根據正面清單中對嬰兒奶粉附加的限制條件,未經注冊的進口奶粉將面臨下架。我們認為,本次新政目的在于規范并加強跨境電商渠道監管,配合食品安全法完善整個奶粉從生產到銷售全產業鏈的監管,最終保證只有通過國家配方注冊的奶粉才能銷售和流通。這無疑對國產奶粉企業是一個利好消息。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