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趨勢確立 互聯網+銀行業投資機會分析
2013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元年”,2013年至今短短的兩年多時間,互聯網金融發展迅猛,盡管如此,與傳統銀行業龐大的體量相比較,互聯網銀行的滲透率仍處于低位,余額寶、P2P等產品目前僅吸引了傳統銀行業未曾覆蓋的長尾用戶,尚未觸及銀行的核心業務。前瞻認為,“互聯網+銀行業”的產業趨勢已經確立,預計到2021年,中國銀行業信息化投資規模將達到1820億元。
圖表:2010-2021年中國銀行業信息化投資規模及預測(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互聯網+銀行”的產業趨勢確立,“互聯網+銀行”將創造全方位的產業機會。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互聯網+銀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戰略規劃專項分析報告》分析,在互聯網重構銀行生態的過程中,積極擁抱互聯網的傳統金融機構和富有競爭力的第三方企業有望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
一、資產端機會分析:存量市場+增量市場
對于商業銀行而言,貸款是銀行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商業銀行的主要盈利性資產,如2014年工商銀行、興業銀行發放貸款及墊款在資產中的占比分別為35.16%、52.25%。在商業銀行體系內,銀行資產端互聯網化最大的機會來自貸款,主要表現為貸款存量市場的互聯網化和互聯網技術帶來的增量市場。
1、貸款存量市場的互聯網化,主要機會來自資產證券化和交易撮合平臺: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有助于解決銀行在資本充足率和資本收益率之間的“兩難選擇”,解決銀行負債和資產在利率和期限結構上的非對稱矛盾,尤其是不良資產的轉讓對于化解資產長期沉淀而形成的期限結構矛盾的功效就更為突出。因此,銀行信貸資產本身就存在交易撮合的需求。
2、信貸資產證券化有望盤活信貸市場,交易平臺迎來發展機遇。2015年初,銀監會下發了《中國銀監會關于中信銀行等27家銀行開辦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資格的批復》,批準了中信銀行、光大銀行等27家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開辦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的資格,信貸資產證券化備案制獲實質性進展。2014年底我國金融機構的各類貸款余額高達80多萬億元,因此,信貸資產證券化有望盤活這巨大的信貸存量市場,帶動交易撮合平臺的大發展。目前,很多商業銀行和第三方公司開始關注這一歷史性機遇,例如,中科金財打造的第三方互聯網銀行平臺,定位于銀行資產的交易平臺,未來有望接入3000家中小銀行,為其提供資產管理和信貸業務。
3、互聯網技術帶來的增量市場,擴大貸款覆蓋廣度和深度。正如前文所述,傳統商業銀行也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實現低成本、高效地服務低收入人群和小微企業,從銀行業務角度主要是消費金融業務和小微企業貸款業務。
圖表:互聯網銀行業增量市場機會分析
類別 |
分析 |
消費金融 |
商業銀行可以與個人征信公司合作,識別個人用戶的信用風險,擴大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美國消費金融市場規模將近3萬億美元,我國消費金融尚處于起步階段,未來還有很大的挖掘空間。 |
小微企業貸款 |
商業銀行可以與第三方公司合作,由擁有數據優勢的第三方公司通過建模識別小微企業的違約風險,為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提供信用驗證。以漢得信息的供應鏈金融業務,通過云的形式為小微企業提供低成本的信息化服務,獲得小微企業的流水數據,包括采購、銷售、存貨、總賬、報表等各項數據,掌握企業的經營信息和征信情況,為企業貸款提供數據驗證,解決銀行與小微企業信息不對稱這一核心問題,與銀行合作有針對性的開拓小微企業金融業務。 |
P2P、網絡小貸等 |
P2P、網絡小貸等互聯網金融產品實質上也屬于資產端的創新。小微企業等資金短缺者通過互聯網的形式獲取貸款服務,本質上是商業信貸業務在互聯網端的創新。近年來,我國P2P網貸行業發展迅猛。根據網貸之家的統計數據,2015年4月,我國P2P借貸平臺共2508家,P2P網貸成交量為551.45億元,是去年同期的2.7倍;貸款余額增至1757.56億元,是去年同期的3.39倍,預計全年P2P網貸行業成交量將突破8000億元。 |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負債端機會分析:新產品+新業務+新渠道
由于銀行的負債端持續受到利率市場化和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商業銀行存款增速出現大幅下滑,對比起貸款13%-14%的增速,2014年存款增速已經降低到了9.1%。為了應對存款流失,商業銀行積極采取各項措施:
第一,推進理財和寶類等表外產品,實質上是被動用高成本負債來替換低成本負債,余額寶推出后,多家商業銀行紛紛推出寶類理財產品,如中行的活期寶、工行的薪金寶、交行的快溢通、建行的速盈、民生銀行的如意寶、中信銀行的薪金煲、招商銀行的朝朝盈等;
第二,增加同業負債、回購等主動負債,市場化主動負債重塑負債結構。多層次的金融市場正在不斷分流銀行存款,被分流的銀行存款在進入資本市場后絕大部分將以同業負債的形式回歸銀行體系,同業負債在銀行負債中的占比持續提升將是大趨勢。
第三,擴大渠道覆蓋面,包括增加線下網點和對接互聯網渠道等方式。在線下網點覆蓋上,銀行越來越多的采用低成本的智能網點形式擴張,例如采用VTM智能終端設備、布點社區銀行等,在這一過程中,傳統金融IT廠商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廣電運通和信雅達等公司的VTM,可以實現銀行網點的主要功能,快速提高銀行業務覆蓋范圍。在互聯網渠道上,則是大力發展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微信銀行和對接第三方互聯網公司,例如,民生銀行已與阿里巴巴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直銷銀行業務、理財業務等多方面展開合作;又如,華夏銀行、東亞銀行、平安銀行等已與微眾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借助微眾銀行的流量擴大業務。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BAT勝利會師銀行業務 互聯網金融發展 |
平安銀行15年凈利潤暴增至177億的背 |
“互聯網+客服中心”興起 銀行業客服中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