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健康 關注社區康復醫療
目前我國社區康復醫療的發展模式包括社會醫療合作型CBR模式、社區康復治療附屬某區域性大型醫院模式、社區康復與社區衛生站合作捆綁模式及社會力量單獨辦立社區康復或者康復醫院模式。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康復醫療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指出2014年,全國累計已建社區康復站的社區總數21.9萬個,較上年增長2.34%。
圖表1:2010-2014年社區康復站建立數量統計(單位:萬個)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4年,通過實施一批重點康復工程,使751.5萬殘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開展全國殘疾人社區康復示范區、縣培育活動,積極推進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做好兒童殘疾預防,尤其是0-6歲兒童殘疾篩查工作;指導加強殘疾人康復服務機構建設力度;實施《全國殘聯系統康復人才培養規劃》,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積極推動殘疾人醫療康復保障政策的出臺和落實;大力宣傳和普及康復知識。
圖表2:2009-2014年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殘疾人人數統計(單位:萬人,%)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目前我國社區康復醫療存在的問題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社區康復醫療發展的思考
1、加強康復人員培訓,建立一支中醫社區康復的人才隊伍
加快人才培養是推進社區康復的保證。培訓是雙向轉診的基礎,是醫院與社區間的聯系、溝通的紐帶,是彼此了解與信任的基礎,是三級醫院轉社區后原有訓練方案得以持續的保證。培訓的人員可分為2類,一是現有社區在崗人員,采用理論授課和實際訓練并重方式進行中醫康復技術培訓,通過培訓掌握社區康復的基本內容及方法。掌握最常用的康復評定技術、康復治療和康復護理技術.掌握社區常見疾病功能障礙的康復治療方法及健康教育,能為社區病、傷、殘者提供最基本的訓練與服務,并能提供康復咨詢和轉介服務。二是應屆畢業生,可通過優惠政策,經培訓后充實到社區工作。
2、建立轉診支持系統
康復對象需求的多樣性、康復評定的復雜性及康復對象參與社會生活的全面性,決定了康復目標的實現需要社區內外多部門、多專業的橫向及縱向轉診。因此,應建立轉診支持系統.包括確定社區康復轉診服務部門,對康復對象的需求提供針對性轉診服務.掌握轉診服務的資源和信息.建立上級醫院對社區的定期隨訪及協診制度,提高下級醫院的醫療水平。此外,開辟轉診綠色通道。
3、加強宣傳,進行康復知識普及服務
加大媒體宣傳力度和科普知識宣傳。將殘疾和康復的有關知識納入社區健康教育內容中。采取多種形式向殘疾人及其親屬普及康復知識。如在社區,如何避免腦卒中患者出現的合并癥、二次損害、繼發性功能障礙;根據患者不同功能狀況.對患者及患者家人提供康復方面的咨詢、教育,針對不同體質患者進行飲食、運動、心理、健康教育等調護:篩選療效好,價格便宜的中藥飲片、中成藥,推薦給社區使用等等。
4、加強政策扶持力度
進一步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將符合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醫保定點醫療機構,促進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逐步引導參保人員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分流.充分發揮社區康復平臺的服務優勢,方便參保人員就醫,促進社區康復工作健康發展。此外適當增加社區康復的人員編制,解決社區衛生機構人員待遇低等問題,建立長久性的保障機制。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我國康復醫療機構專業人員需求分析 |
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 視力殘疾康復需求加 |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支撐劑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支撐劑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支撐劑行業未來的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