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快的首獲牌照 網友:全國出租車應該大罷工
2015年10月8日下午,上海市交通委正式向滴滴快的專車平臺頒發“網絡約租車平臺經營資格許可”——這是國內首張專車平臺的資質許可證,意味著互聯網專車正式得到了官方認可。對于中國的移動出行業來說,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日子。然后消息一出,馬上就有網友表示“全國出租車應該大罷工,太欺負人了!”“我們規規矩矩買證運營,憑什么他們就無證運營”,義憤填膺之情溢于言表,那么事實真相到底怎樣呢?
“專車新規”:可能對現有專車市場造成毀滅性打擊
此前,外界流傳上海即將出臺“專車新規”,并可能對現有專車市場造成毀滅性打擊。其主要條款有:車輛需變更為營運的預約出租汽車,營運車輛需要牌照資質,報廢規定由60萬公里報廢里程變為8年;從事網絡預約出租汽車服務的駕駛員要求全職;從行政上把專車數量納入審批序列;營運價格要至少比出租車高50%。
這些民間傳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網民對從嚴管理專車甚至打擊專車市場的心里預期,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部分司機看到上海市交通委的監管新規出來后情緒波動也相對較大,甚至產生應該罷工的想法。那么相對寬松許多的上海新規是如何規定呢?
圖表1:有新浪網友對于上海“專車新規”的評論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上海模式”:私家車符合條件的可以接入專車平臺
約租車“上海模式”允許符合相應條件的車輛接入網絡約租車平臺,并將車輛的準入等日常監管交由平臺方負責,類似于由淘寶負責淘寶賣家的管理。不同的是,對于滴滴快的,這既是權利也是義務,如果專車出現不合規等問題,平臺方有連帶責任。而對此前外界盛傳的“專車新政”規定的“私家車禁止接入平臺、8年報廢”等嚴苛要求,“上海模式”目前并沒有強制規定。
而對于準入車輛,滴滴快的已公開的標準包括:司機方面,約租車公司對其年齡、駕齡、過往駕駛記錄等設置明確的準入條件,建立培訓制度;服務方面,約租車公司對接入平臺的車輛和司機進行嚴格的安全核查,建立健全服務規范,設置乘客投訴渠道,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圖表2:滴滴快遞獲得專車“牌照”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同時,滴滴快的還在車輛保險上作了創新:在專車運營當中所有可能的風險都有一個方案,比如說車子如果發生了損壞誰來承擔,車子撞了,第三方責任險在哪里,有很多的考慮,并不是用原來運營的險,也不是私家車的保險。平臺將統一購買營運性的交通事故強制責任險和第三方承運人責任險,承運人責任險和乘客意外傷害險,每車最多能提供600萬元的保額。此外,滴滴快的方面表示,還將盡快給符合條件的車輛和司機頒發相應資質。
前瞻觀點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租車O2O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目前這個“上海模式”是滴滴快的和上海交通主管部門共同組建工作小組制定出的專車試點方案。從(今年)5月開始,一直到9月16日,頒發了中國也是全世界第一張專車合法化的牌照。
在制定專車新規的過程中,上海交通主管部門具體關心的是:是否依法合規;有沒有市場需求;乘客安全是不是有保障;公平問題,專車市場定位和傳統出租一定要錯位競爭,和諧發展。因此市交通委會打擊低價的專車服務,同時也要求運營約租車平臺必須有投訴平臺,才能給牌照。此次頒證也意味著其它平臺就“不合法”了,但主管部門會給出一段規范的時間,類似Uber等競爭對手也有可能在不久之后獲得專車牌照。
如果嚴格按照上海市交通委的規定,平臺數據庫需接入監管平臺,注冊服務器應設置在中國內地等,提供專車服務的車輛需要通過平臺審查后獲取營運證,司機也需要通過平臺審查后獲取從業資格上崗證。那么這和現在的出租車管理就沒有區別,符合標準的私家車運營并沒有要求改變車輛的性質,這也是鼓勵保護創新的一個舉措,是大的方向原則。隨著專車管理的逐步規范,所謂的低價沖擊和爭搶客源的觀點也將越來越缺少根據,而消費者也可以在安全和其它權益得到保證的情況下自由選擇專車或者傳統出租車,百姓的出行也將更加便捷高效。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