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季中國好聲音更改賽制 總決賽不能選出最強選手
一、第四季中國好聲音依舊火爆
《中國好聲音》以夢想為主題,在介紹選手時必然問的一個問題就是:你的夢想是什么?在選手的短片中,大多介紹了選手最求夢想的故事。《中國好聲音》加上有感人的好故事,再配以一流導師的參與,該綜藝節目自第一季以來深受廣大老中青朋友的熱愛,其搜視率每一期均位居榜首。第四季《中國好聲音》自開播以來,延續了前三季的特點,自開播以來,再一次在綜藝節目行列脫穎而出,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電視節目創新模式與電視新媒體分析報告》顯示,第四季《中國好聲音》自開播以來,CMS50城市網收視率均在3.5%以上,收視份額在15%左右,排名位列第一名;全國網收視率均在1.7%以上,排名位列第一。
第四季中國好聲音與騰訊視頻合作,允許在騰訊視頻上獨家播出,點擊量每日在千萬次依次,為中國好聲音的傳播起到了互動的效果。由此可見其火爆程度。
圖表1:第四季中國好聲音第一期至第十期CSM50城市網收視情況(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圖表2:第四季中國好聲音第一期至第十期全國網收視情況(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節目創新——更改賽制
第四季《中國好聲音》在延續的前三季節目模式的基礎上,處于對戰環節的更有看點,懸念更大,對其賽制進行了更改。更改賽制后,四位導師的四強學員分成兩組進行對決。對決的兩個組的每個學員兩兩對決,由51位音樂評論媒體投票決定誰去誰留,得票最多的留下,另一個被淘汰。最后每個導師有一個救贖名額,可以挽留一個學生。每組最后留下五位學員位一組,與兩位的兩組競爭結果留下的五位學員進行PK,并選出最后的四個人。最后的四個人將參加最后的決賽。
節目改制后,最大的一個特點是,導師有可能沒有學生參加最后的決賽。這樣的結果是每個導師所不愿意看見的,因此,在盲選階段導師對轉身很謹慎,對聲音的要求很嚴格。從而也激勵導師更加用心的選擇學員,使出渾身解數來教導學員。對觀眾來說,節目對戰的激烈程度強,每一期的懸念更多。在后面的幾期中,這些吊足了觀眾的胃口,對中國好聲音是朝思夢想。
本文作者認為,第四季中國好聲音制作組對節目的模式進行創新,是建立在對觀眾需求的深刻理解,把握了綜藝節目的創新趨勢。但是,對參加比賽的學員來說,誰是最強的中國好聲音,這個賽制并不能產生。
三、投票悖論告訴你誰是最后的強者
經濟學理論孔多塞投票悖論認為,公集體投票時容易出現投票結果隨投票次序的不同變化,大部分甚至全部備選方案在比較過程中都有機會輪流當選的循環現象。公共選擇理論對投票行為的研究假設投票是那些其福利受到投票結果影響的人們進行的,投票行為的作用是將個人偏好轉化為社會偏好。在多數投票原則下,可能沒有穩定一致的結果。
如果把這個悖論用到第四季中國好聲音的選擇過程時,可以合理的認為,最后的冠軍并不是歌唱最強的學員,也不是最受大眾喜愛的學員,而是在一系列演唱順序下的產生的一個結果。如果再來一次,結果很可能發生改變。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爸爸去哪兒》、《中國好聲音》等多個電 |
《爸爸去哪兒》收視飄紅 我國電視節目創 |
三網融合加速彩電行業洗牌 智能電視市場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