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思維對時尚行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近年來,互聯網發展火熱,2013年開啟互聯網金融元年,在互聯網的推動下,金融業進入了從混業到跨界的業態;2014年是移動互聯網爆發元年,自此人們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國家要制定“互聯網+”戰略,從此,人們進入了“互聯網+”時代。
1、互聯網思維是什么?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互聯網思維逐漸深入、滲透至各個行業,如互聯網金融、移動互聯網、互聯網理財、互聯網+智能建筑、互聯網+零售、互聯網+餐飲等等,無一例外,“時尚”這個光鮮的字眼也被冠以“互聯網+”。無論是傳統制造業,還是服務業,都被互聯網思維籠罩著,那么,到底互聯網思維是什么?互聯網思維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用雷軍的話說,即“專注、口碑、極致、快”。隨著互聯網思維的爆發,很多行業都硬性將互聯網思維與所處行業進行結合,而本身并沒有好的設計、好的產品,純粹靠互聯網思維進行“忽悠”式營銷,筆者認為,這并不是真正的互聯網思維,真正的互聯網思維是基于用戶的需求,以“痛點思維”、“爆點思維”、“粉絲思維”尋找用戶的痛點,開發設計好的產品,提高用戶體驗度。而對企業而言,所有融入互聯網思維的行業,其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利用互聯網思維降低了交易成本,帶來用戶規模提升及營業額的增長。
2、互聯網思維對時尚行業影響有多大?
我們可以看到,目前流行的百度外賣、美團外賣、滴滴打車、Uber、穿衣助手APP、明星衣櫥APP等等,都顯示出了互聯網思維對傳統行業的影響。那么,互聯網思維對時尚行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以時尚行業中大家熟悉的奢侈品領域為例,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互聯網時尚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0年,全球奢侈品消費銷售額1720億歐元,同比增長接近12.57%。2014年,全球奢侈品銷售規模2240億歐元,同比增長僅2%左右。可以看到2010-2014年,全球奢侈品行業的營銷規模是呈快速下滑之勢,特別是2013年全球奢侈品行業銷售規模增長速度由上年的10.73%下降至3.55%,可見下降速度之快。2014年,在整個行業面臨蕭條期時,各大奢侈品企業開始紛紛尋求出路,要么自營線上平臺,要么與電商合作,即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根據統計數據,2014年,全球奢侈品行業同比增加的50億歐元銷售額幾乎全部來自奢侈品線上銷售,全年線上奢侈品銷售額高達140億歐元,占全球奢侈品整體銷售額的比重高達6%。在奢侈品電商中,奢侈品牌自有網站是增長最快的銷售渠道,占線上奢侈品銷售額的1/4;其次是知名奢侈品百貨公司的電商網站。
圖表1:2010-2014年全球奢侈品行業銷售額及增長速度(單位:億歐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3、如何有效融入互聯網思維?
既然互聯網思維對時尚行業影響如此之大,那么時尚企業應該如何運用好互聯網思維,有效的將互聯網思維融入到自己的企業經營中呢?以當前互聯網轉型的典型成功案例綾致時裝進行分析。綾致時裝公司旗下品牌目前已覆蓋中國300多個城市,門店數量達6000多家,旗下四大品牌ONLY、JACK&JONES、VERO MODA、SELECTED在中國深受年輕消費者喜愛。但是即便是這樣的巨無霸企業,在過去幾年中依然遭遇了諸多挑戰,包括店鋪客流量下降;店鋪年輕客群減少;中檔品牌豐富;體驗單一,客流轉化困難等等。2013年,綾致時裝通過與微信“微購物”平臺合作,打破傳統交易模式,打通利益鏈條,開辟出了獨特的私人定制模式:消費者可以通過微購物平臺查詢附近門店地址,預約試衣,在線購買;也可以進入任一實體店進行試穿,掃描衣服吊牌上的二維碼查看相關搭配,并在線下單;而門店導購與導購APP之間進行新品推送、優惠券推送等活動,并及時與消費者進行溝通。在與微信的合作中,綾致時裝采取的是扣點模式,微信能獲得整體銷售額0.5%的扣點。從此案例可以看出,綾致時裝很好的運用了互聯網思維,首先從消費者角度來看,通過微信掃描查看搭配,預約實體店試穿等互聯網行為切實解決了消費者排隊試衣耗時長、不懂搭配等痛點;其次,從企業角度來看,通過有效融入互聯網思維,切實提升了綾致時裝的用戶規模,使其市場規模得到明顯增加,同時與微信合作也給微信帶來了業務收入,可謂是一個雙贏的合作行為。
因此,筆者認為,既然站在互聯網風口上,企業就應該有針對性的運用互聯網思維,認清互聯網思維的本質,而不是靠當前火熱的“互聯網思維”字眼去進行“忽悠”式的推銷。切實以解決用戶痛點,提升用戶體驗度為基石。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互聯網時代下金融創新改革 |
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的房地產品牌營銷作用明 |
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時代下最大的金融創新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