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否認被蘋果收購 智能汽車到底哪家強
9月2日,蘋果秋季發布會前夕,CNET科技資訊網等媒體報道美國蘋果(Apple)公司將以10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著名汽車品牌特斯拉。消息一出,立刻在朋友圈等社交媒體瘋轉,但不久之后,和訊科技第一時間向特斯拉中國官方求證,對方回應稱“還是先前愚人節的舊聞炒作。”雖然最終被證實是虛假消息,但智能汽車的話題再一次受到舉世關注,前瞻產業研究院《2015-2020年中國智能汽車行業發展研究與投資前景分析報告》也對各家企業的智能汽車系統做了梳理和獨家分析。
從全球來看,目前已經開始布局智能汽車行業的企業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科技公司,比如谷歌、蘋果、微軟等這些科技巨頭;一類是汽車制造商,比如沃爾沃、奔馳、奧迪、福特、寶馬等。目前整個行業尚處于研究開發階段,還沒有形成穩定的競爭格局。就現階段來看,行業主要企業智能汽車研發進展情況如下表所示:
圖表1:全球主要企業智能汽車研發進展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一、主流汽車廠商智能汽車系統分析
圖表2:主流汽車廠商智能汽車系統分析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二、IT企業智能汽車布局分析
(一)蘋果公司CarPlay車載系統
Car Play是美國蘋果公司發布的車載系統,它將用戶的iOS設備、iOS使用體驗與儀表盤系統無縫結合。2013年,蘋果公司在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公布了其“iOSintheCar”項目。2014年,蘋果公司正式發布了更名為CarPlay的車載系統,同時,蘋果公司的合作伙伴也在日內瓦汽車展上展出了搭載CarPlay的新車型。
CarPlay可以將iPhone手機的絕大部分基礎功能,通過汽車的控制面板來使用。其中的部分功能包括Siri語音助理工具,iTunes音樂播放,蘋果地圖以及短信服務。通過CarPlay,駕車人可以雙手不離開方向盤就接打電話,另外可以聽到語音郵件的內容。要使用iPhone手機中的這些功能,駕車人可以觸摸車內的駕駛控制面板,就好象觸摸手機一樣,不過這可以降低對駕車的干擾,另外通過方向盤上的一個按鈕,駕車人可以觸發Siri。首批支持CarPlay是來自法拉利、奔馳和沃爾沃三家公司的車型,其他將會陸續支持CarPlay的汽車品牌包括寶馬、豐田、通用汽車、本田、現代、捷豹路虎、起亞、三菱、日產、標致、斯巴魯、鈴木和福特。
(二)谷歌公司無人駕駛汽車
Google Driverless Car是谷歌公司的Google X 實驗室研發中的全自動駕駛汽車,不需要駕駛者就能啟動、行駛以及停止。目前尚處于測試階段。谷歌無人駕駛汽車主要車載設備包括雷達、車道保持系統、紅外攝像頭、立體視覺、GPS/慣性導航系統以及車輪角度編碼器。
圖表3:谷歌無人駕駛汽車主要車載設備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三)英特爾公司智能汽車控制系統
英特爾公司目前已經和福特一起推出了一款搭載Mobii系統的原型車。其智能汽車控制系統Mobii系統的主要功能包括:
圖表4:英特爾智能汽車控制系統Mobii系統的主要功能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特斯拉智能汽車發展分析
(一)特斯拉智能汽車發展現狀
特斯拉在其產品宣傳上一直沒有特意提到智能汽車的概念,而是歸于電動汽車領域,但其在技術發展方向上,一直在朝著智能化的方向前進。從開下生產線的那一刻開始,每一臺特斯拉跑車自帶的3g芯片就會發揮效能,司機們利用車內那塊巨大的液晶屏幕享受導航、遠程監控、多媒體、互聯網瀏覽等服務,實現車內場景的信息利用的最大化。2015年7月17日,特斯拉公關部透露,特斯拉ModelS新增車型將搭載智能汽車技術。
(二)特斯拉車載信息系統
特斯拉車載信息系統主要具有如下特點:
1、一體式操作:17英寸的超大觸摸液晶屏為MODELS標準配置,17英寸尺寸相當于兩臺iPad大小。車載系統幾乎涵蓋了車輛的所有功能,解決了繁瑣的物理按鍵操作。同時,觸摸屏的整個反應速度非常到位,完全超越了現今在售的任何一款車型的觸摸屏。
2、功能強大:包括娛樂系統、空調、座椅加熱、天窗行李廂的開閉、充電設定、總電源開關以及駕駛模式等眾多功能均可以通過車載系統一并解決。
3、聯通3G/4G網絡互聯:除了強大的車輛控制功能外,MODELS的系統還可以通過運營商網絡進行互聯網鏈接。目前中國聯通是特斯拉在國內唯一的通訊營運商,在售的每臺特斯拉汽車都搭載了聯通的車載通訊3G/4G服務。
4、測試網絡速度強大:通過車載系統簡單的對聯通網絡速度進行了測試,顯示頁面為原網頁的愛卡論壇,網頁加載和圖片的讀取速度都相當不錯,基本與家庭使用網絡相同。而通過App測試的4G網絡下載速度達到了51.83Mbps,上傳速度達到了22.32Mbps,大大的超過了日常網絡的使用速度。
(三)智能汽車發展方向
智能汽車的發展日新月異,至今仍未形成標準。數字化、智能化、互聯網化三個特征是特斯拉定義的智能汽車發展方向。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