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設行業增速放緩 鐵公機乃最佳投資選擇
隨著宏觀經濟進入新常態,房地產業急轉直下,中國建筑業除基礎設施領域外,將面臨全面下調。2014年全面增速為10.2%,真實情況一定已是個位數。政府為了調結構,不會通過直投形式大量投資工程項目,2015進入個位數增長已屬必然,事實上大量領域(房地產開發、商業、工業等)負增長也無可避免,整個建筑業進入實質負增長也有可能。所有建筑企業都增長的時代正式過去,建筑業分化開始。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工程建設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4年,工程建設細分領域投資規模來看,房地產開發企業年度投資額最大,為95035億元,同比增長10.49%,但房地產行業相比前幾年增速明顯下滑,成為建筑業增速放緩的最主要原因;水利建設完成投資4881億元,同比增長29.89%,仍保持較高速度增長;鐵路、公路也有較好表現。
圖表46:2014年工程建設細分領域投資規模及增長分析(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為了穩增長,2014年四季度以來,國家發改委密集批復了50個交通基建項目,這些項目大都在今年開工建設,其中30個項目是在西部省份,主要集中在新疆、四川、內蒙古、貴州、云南、廣西、甘肅等地。在重慶市的交通建設布局中,今年將加快渝黔高鐵、渝萬高鐵等9個鐵路項目建設進度,建成黔江至恩施、銅梁至永川、開縣至開江高速公路。未來,鐵公機乃是工程建設行業投資首選。
1、交通公路建設
《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年~2030年)》中提到,普通國道規劃總計26.5萬公里,其中利用原國道10.4萬公里、原省道12.4萬公里、原縣鄉道2.9萬公里,合計占規劃里程的97%,其余3%約0.8萬公里需要新建;目前達到二級及以上技術標準的普通國道路線約占60%,按照未來基本達到二級及以上標準測算,共約10萬公里需要升級改造。國家高速公路規劃總計11.8萬公里,目前已建成7.1萬公里,在建約2.2萬公里,待建約2.5萬公里,分別占60%、19%和21%。
2、鐵路建設
在2014年年初的工作會議上,中國鐵路總公司安排2014年固定資產投資為6300億元,后第一次調整增加至7000億元;4月,中國鐵路總公司宣布,鐵路固定資產投資由7000億元再增至7200億元。5月,中國鐵路總公司再度調整今年的鐵路固定資產投資計劃,調整后今年的鐵路投資總額將達到8000億元以上,這已是2014年以來不到4個月時間內第三次向上調整鐵路投資計劃。2014年,中西部鐵路安排建設投資和投產新線比例進一步加大,占比分別達到78%、86%。
3、軌道交通
截至2013年年底,我國有19個城市擁有地鐵,總里程達到2366公里,預計到2020年全國擁有軌道交通的城市將達到50個,軌道交通將達到近6000公里的規模,在軌道交通方面的投資將達4萬億元,未來幾年城市軌道交通的投資將保持大幅增長。
4、水利建設
2014年9月,國務院印發《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共47條。長江經濟帶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云南、貴州11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長江經濟帶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具有獨特優勢和巨大發展潛力。按照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今后10年全社會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的目標,到2020年水利總投入要達到4萬億元,平均每年應安排投資4000億元。
5、機場建設
2014年6月,福建省出臺《關于加快推進交通運輸現代化的意見》,提出到2015年,民航機場1.5小時市縣節點到達率達60%;2018年,提升至70%;2020年,提升至75%,民用機場新增吞吐能力超5000萬人次。為此,2014~2018年,福建省將投資約300億元。
同年7月,青海花土溝機場以及林芝機場航站區改擴建兩項機場工程建設投資項目獲得了發改委的批復后,便開啟了我國2014年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項目批復的大門。10月,國家發改委批復了貴州仁懷、云南瀾滄、內蒙古扎蘭屯、青海果洛、吉林松原查干湖5個民用機場項目,5個機場項目總投資為54.9億元。
2014年12月,武漢天河機場T3航站樓首根鋼結構柱成功吊裝,標志著開工18個月的機場三期主體工程正式進入地面施工階段;上海虹橋國際機場T1航站樓改造工程全面開工,意味著上海虹橋商務區東片區綜合改造首個建設項目正式啟動;北京新機場工程正式開工建設。新機場位于北京市大興區榆垡鎮、禮賢鎮和河北廊坊市廣陽區之間,定位為大型國際航空樞紐,規劃建設7條跑道,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億人次需求。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工程建設監理市場需求日益增長 監理行業 |
海水淡化工程建設加快 規模化應用仍尚 |
投資力度加大 水利工程建設滯后局面將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