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存貸比是銀行業的自我修正
近日,實施20年的《商業銀行法》將迎來首次大面積的修訂。此次修法會基于現實“互聯網+”狀態下金融業變革情況去修改,提出一些方向性的東西。《商業銀行法》的修訂還會吸收銀監會已出臺的多個指導意見,把現有的監管規則做梳理,上升為法律條文。
對此目前呼聲最高的是“取消存貸比作為法定指標” 而現行《商業銀行法》第三十九條第二款規定,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的比例不得超過75%。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銀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商業銀行業存貸比均值在65.09%,而最高的當屬交行,存貸比達到了74.07%,離75%的紅線僅一步之遙。
圖表1:2014年我國主要商業銀行存貸比(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歷史數據來看,存貸比監管從1994年誕生以來,一直到10年后的2004年才使銀行平均存貸比降至75%以下。之后隨著外匯占款的暴增,銀行業存貸比保持在65%左右小幅波動,離監管紅線尚有距離。但未來新增外匯占款的萎縮會引起貨幣投放方式的變化,將使銀行存貸比的壓力增大。所以目前75%的存貸比這一硬性指標對銀行業來看,無疑是不合理的。
取消存貸比,有效緩解存款增長不足的困境
近年來,在我國國內經濟下行,物價水平趨于穩定,國家貨幣政策趨于放松的環境下,利率不斷下行,銀行業的生存空間越來越難。最直觀的原因是無風險利率的下行直接給銀行業的存款增長帶來了巨大壓力。數據顯示,2014年12月末,中國人民幣存款余額113.86萬億元,同比增長9.1%,增速比上年末低4.7個百分點。2015年4月末中國人民幣存款余額為108.45萬億元,減少6546億元,同比多減5545億元,其中住戶存款減少1.23萬億元,再次創造近年新高;而存款增速也在4月保持下滑,僅為10.9%,為8年來最低水平。面臨如此困境,這也怪不得取消存貸比在銀行業的呼聲越來越高。
取消存貸比是否會導致信貸擴張產生金融風險
然而市場較為擔憂的是取消存貸比是否會導致信貸擴張產生金融風險。據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2014年末不良貸款率1.64%;商業銀行2014年末不良貸款率1.29%,兩項數據均高于2013年數據。不可否認的是我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在持續走高,但發達國家的不良貸款率為5.1%。從這個角度來看,也不難看出總理都說我們不良貸款率仍處在較低水平的事實了。
圖表2:2014年我國主要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此外,對于信貸這一塊,我國對商業銀行的監管指標也并不是只有存貸比這一個,資本充足率要求8%也是另一指標。數據顯示,2014年12月末,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加權平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56%,較年初上升0.61個百分點;加權平均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76%,較年初上升0.81個百分點;加權平均資本充足率為13.18%,較年初上升0.99個百分點。從資本充足率的角度來看,我國商業銀行的運行還是較為健康的,暫時不必擔心信貸擴張所產生金融風險。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移動支付市場引銀行業關注 |
銀行業不良貸款率持續攀升 需加強風險管 |
2015年商業銀行業市場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