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物流行業發展落后 甚至威脅到食品安全
我們在購買冷凍食品時經常會發現:冰激凌變形了,速凍上面有冰塊等,這都說明這些食品在運輸、倉儲過程中化了又凍、凍了又化,而在此過程中不可避免要造成細菌的加速繁殖,這充分說明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發展的落后,而冷鏈物流的薄弱也直接威脅到我們的食品安全。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從冷鮮產品損耗率、產品冷鏈流通率、冷鏈物流設備幾個方面分析,我國冷鏈物流與國外均有較大的差距。
1、冷鮮產品損耗率分析
長期以來,中國冷鮮產品中,果蔬、肉類、水產品流通中的腐損率分別達到20%-30%、12%、15%,因此每年帶來的損失將分別高達4807萬噸、555萬噸和730萬噸。而發達國家農產品的腐損率低于5%,大幅低于中國水平。
圖表1:中國與發達國家農產品腐率比較(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產品冷鏈流通率分析
損耗率高的原因在于冷鏈物流體系全面落后。冷鏈流通率低使得冷鮮產品腐損率難以得到控制:目前中國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為5%、15%和23%,遠低于歐美發達國家水平,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肉禽冷鏈流通率已達100%,果蔬冷鏈流通率也達95%以上,而中國仍有大部分生鮮農產品仍在常溫下流通;部分產品雖然在屠宰或儲藏環節采用了低溫處理,但在運輸、銷售等環節又出現“斷鏈”現象,全程冷鏈的比率過低。
圖表2:中國與發達國家冷鏈流通率比較(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3、冷鏈物流設施設備分析
中國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整體規模不足,人均冷庫容量僅0.05立方米,冷藏保溫車占貨運汽車的比例僅0.3%,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現有冷凍冷藏設施普遍陳舊老化,國有冷庫中近一半已使用30年以上;區域分布不平衡,中部農牧業主產區和西部特色農業地區冷庫嚴重短缺,承擔全國70%以上生鮮農產品批發交易功能的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區域性農產品配送中心等關鍵物流節點缺少冷凍冷藏設施。
4、與國外冷鏈物流的比較
中國的冷藏運輸始于20世紀60年代,主要對象是肉、禽和水產品類。當時為了保證市場供應、調節淡旺季,在國內主要產地與大城市興建大型冷庫,并由鐵路冷藏車河水運冷藏船相連。
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20世紀90年代中期上海、北京、廣州等大城市超市連鎖業出現,為銷售市場需求的各種冷凍冷藏食品,超市大量采用各種各式先進的冷柜;零售終端冷藏鏈的配備與完善,又加快推進了冷藏鏈各環節的設備與技術開發、制造與建設進程,這時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現代食品冷藏鏈開始在中國出現和發展。
而國外的冷藏運輸則興起于19世紀上半葉歐美國家的鐵路,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發展時間上的差距也就決定了中國的冷鏈物流僅僅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不論從冷藏率還是從管理水平來看都要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
圖表3:主要國家冷鏈狀況比較(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綜合冷鏈應用率僅為19%,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為5%、15%、23%,冷藏運輸率分別為15%、30%、40%,產品損腐率較高,僅水果、蔬菜等農產品在采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上損失率就達25%-30%,每年約有1.3億噸的蔬菜和1200萬噸的果品在運輸中損失,腐爛損耗的果蔬可滿足近2億人的基本營養需求。中國冷鏈物流行業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發展也亟需加速。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生鮮電商市場前景廣闊 冷鏈物流及消費習 |
變質肉頻現 農產品冷鏈物流之過? |
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市場增長空間巨大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