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超300萬中國人“過早死” 慢性疾病是元兇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報告指出,每年超過300萬中國人“過早死”,即在70歲之前死于各種非傳染性疾病。慢性疾病是健康的主要威脅之一。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院協會、北京市健康保障協會、慈銘體檢集團曾經聯合發布《中國城市白領健康白皮書》,白皮書顯示中國內地城市白領中有76%處于亞健康狀態,接近六成處于過勞狀態,35歲至50歲的高收入人群中,生物年齡平均比實際年齡衰老10年,健康狀況明顯降低。其中,城市的白領亞健康比例76%,處于過勞狀態的接近六成,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人”比例較低,不足3%。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疾病防控行業市場前瞻與發展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影響我國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常見慢性病主要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惡性腫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慢性病發生和流行與經濟社會、生態環境、文化習俗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關。伴隨工業化、城鎮化、老齡化進程加快,我國慢性病發病人數快速上升,現有確診患者2.6億人,是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慢性病病程長、流行廣、費用貴、致殘致死率高。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已經占到我國總死亡的85%,導致的疾病負擔已占總疾病負擔的70%,是群眾因病致貧返貧的重要原因,若不及時有效控制,將帶來嚴重的社會經濟問題。
圖表1:我國居民慢性病流行情況統計(單位:億人,%)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我國第三次高血壓普查資料顯示高血壓的發病率為11.19%,成年人中高血壓發病率10年來增加了約33%,其中80%的人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公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顯示,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已高達18.8%,約為1.6億人,每年還在繼續新增1000萬高血壓患者。而中國每年死亡的300萬心血管病患者中,50%都與高血壓有關。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20年估計中國將有4億高血壓病人。
慢性病的發生與經濟社會、生態環境、文化習俗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關。污染的環境、有安全隱患的食品、高吸煙率、高缺乏運動率、較普遍的不良飲食習慣和偏低的健康知識,再加上長期心理壓力較高狀態,都成為危害健康的重要因素。我國居民慢性病主要危險因素是:食用油/食用鹽攝入過多、蔬菜水果攝入不足、吸煙/飲酒量過高,具體情況如下:
圖表2:18歲及以上居民慢性病行為危險因素分析(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世界衛生組織的這份報告也提醒中國要注重全民的健康問題。受經費、人才、實驗檢測條件等因素制約,多數疾控機構對健康教育與促進、應用研究與指導、健康危險因素監測與控制等“軟”性工作,開展不夠或流于形式。政府要加大對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的投入,完善全民醫療制度。而個人方面,每個人都應保持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改變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定期做好健康體檢。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