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國六大城市跨境電商政策試點大盤點
在中國進出口外貿需求趨緊的背景下,由政府部門運作的跨境電商正蓬勃興起。2013年8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商務部等9個部委《關于實施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有關政策的意見》,自2013年10月1日起在已經開展電子商務通關服務試點的上海、重慶、杭州、寧波、鄭州等5個城市展開新政策試點,2013年9月,廣州獲批亦成為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城市。2014年已近尾聲,跨境電商城市試點政策已實行將近一年多,各試點城市探索也可算取得一片成績。
2010年至2013年,中國的海外購物交易額從100多億元增長到超過800億元。2013年,中國內地的“海淘族”已達1800萬人,預計到2018年將增至3560萬人,年消費額達到1萬億元人民幣。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1年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6萬億元,同比增長33%;2012年跨境交易額達2.1萬億元,同比增長為33.1,增速遠高于同期外貿增速;2013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交易額達到3.1萬億元,同比增長31.3%;預計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將增長至6.5萬億元,年增速超30%。
自2013年7月中國跨境電子商務服務試點開展以來,截至2014年11月底,出口、進口額分別為7億元和7.4億元人民幣,屬貿易逆差。目前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已超過5000家,企業超過20萬家。
現則從六大試點城市來梳理一下2013年以來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
一、上海
上海跨境電子商務貿易試點模式為網上直購進口模式、網購保稅進口模式,一般出口模式,城市跨境電商在于直購和保稅進口以及一般出口。目前,上海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平臺(簡稱“跨境通”)自2013年12月28日上線,逐步完善跨境服務三大模式,目前已經形成直郵中國和自貿賺取模式,跨境通銷售的產品類別主要是母嬰、保健食品、箱包、服裝服飾、化妝品五大類產品,集中在快消品領域,商品價格與實體店相比,可優惠30%左右。
截至2014年12月,上海海關直購進口模式成交約2.4萬單,網購保稅進口模式成交約3.2萬單,合計貨值逾1700萬元。同時,上海海關已為55家電商企業、12家物流倉儲企業完成跨境電商備案工作,業務地區涉及涵蓋美國、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多個跨境網購熱點國家,跨境電商品牌集聚規模效應初步顯現。
目前,上海在自貿區外,松江區、嘉定區和普陀區均成為開展跨境電商區域。至2014年前三季度,上海市電子商務實現交易額達9066億元,同比增長28.1%。
二、重慶
重慶的跨境電子商務試點特色在于其是全國唯一具有跨境電商服務四種模式全業務的試點城市,即包括一般進口、保稅進口、一般出口和保稅出口。
2014年6月,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重慶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上線,跨境電商成為重慶西永永微電子產業園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重點方向。至2014年6月,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數據顯示,半年時間平臺共累計驗放清單15.8萬單,成交金額達4456.62萬元,共備案企業達36家,日用消費品成為重慶人使用跨境電子商務方式最愛采購的品種。預計,重慶跨境電商上場規模在2014年將達到10億元銷售額,預計2015年達30億元銷售額,2016年達50億元銷售額。
三、杭州
杭州跨境電商產業園,為目前浙江省唯一集“保稅進口”與“直購進口”模式于一體的全業務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產業園,并設有跨境一步達(www.kjeport.com)。至2014年11月,已有124家商家入園開展業務,還有一批垂直電商平臺和商家正在接洽之中。
“雙十一”期間,共驗放近38萬單貨物、價值7157萬元人民幣。目前,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進口業務累計交易訂單突破近76萬單,位居全國7個試點城市前列。未來,杭州將在原有試點成果基礎上,向國家申報中國(杭州)網上自由貿易試驗區。
四、寧波
寧波保稅區主要從事跨境進口電商貿易,其依托保稅區的優勢,開展“保稅備貨模式”,即跨境企業在國外批量采購商品,通過海運備貨到保稅區制定的跨境倉內,消費者通過網絡下訂單,電商企業辦理海關通關手續,商品以個人物品形式申報出區,并繳納行郵稅,海關審核通過后,商品包裹通過快遞公司派送到消費者手中。
截至目前2014年11月27日,保稅區已累計引進電子商務企業230家,其中獲批跨境進口電商試點企業117家,上線71家,商品備案7238條,物流企業4家(EMS、順豐、中通、中國郵政),倉儲企業2家(富立、中海貿)。至2014年12月26日,已有69家電商企業申請能力認定考核,其中通過高風險能力認定21家,通過基本能力認定45家,未通過基本能力認定1家,審批和整改2家。同時,“跨境購”平臺上線。
至2013年12月7日,寧波海關累計審批通過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口申報單120.8萬票,貨值3.01億元人民幣,共有來自全國各地71.6萬名消費者通過跨境平臺消費。寧波保稅區跨境進口電商于2014年年底實現3億元銷量。2014年12月16日,寧波保稅區政企通服務平臺完成驗收,正式上線運行。
五、鄭州
2013年,鄭州被列為國家首批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和首批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城市,是國內唯一利用綜合保稅監管場所進行跨境電商試點的城市,可形成以鄭州為中心的跨境物品集散中心,電子商務產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全市有1個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5個省級示范基地、2個省級產業園區。
2014年,鄭州開通了“E貿易”試點平臺,平臺吸引了包括韓國館3000余家、德國館310多家、以色列館100多家企業到鄭州展開業務對接,目前平臺已入駐319家企業。E貿易主要業務模式為跨境B2C營銷模式,所售商品直接與海外生產商聯系合作,中間不經過任何代購、代銷環節,直接到消費者手中,保證了商品原汁原味的進口質量。
在2014年11月,河南保稅物流中心的業務量呈現出了爆發式增長的態勢,一個月突破10萬包。據預測,12月將實現當月突破20萬包的業務量,2015年實現平均每月50萬包的業務量。
近年來,河南省制造業發展迅猛,貿易需求增加。比如黎明工業集團80%的銷售額來自電商渠道,外貿電商占電商銷售的70%。主要市場是中東、非洲、俄羅斯等基礎建設薄弱的國家。未來,河南跨境電商B2B模式也將成為一大助力。
2014年前三季度,鄭州市電子商務交易額達2119億元,同比增長35%,預計全年將超過2800億元;全市網絡零售額達300億元,同比增長42%,預計全年將超400億元。預計到2020年,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1萬億元,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達2000億元,網絡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以上。
六、廣州
廣州成為首批跨境電商試點城市之一,廣東作為第一外貿大省,廣東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占全國交易總額的七成。廣州跨境電商主要走B2B、B2C兩種渠道,貨品來自歐美和日韓,主要品類涉及母嬰、輕奢、化妝品和鞋服等,在跨境電商試點業務模式主要是一般出口(郵件/快遞)、B2B、B2C保稅出口和B2B一般出口三類。
2014年前三季度,廣州市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合計進出口商品7845萬美元,其中第三季度進出口7488萬美元,進出口量約相當于上半年357萬美元的20倍。廣州海關網購保稅進口業務量在全國6個進口試點城市中排名第二,零售出口業務量排名第一。2014年1至10月,廣州跨境電子商務零售(B2C)出口4.8億元人民幣,網購保稅(B2B/B2C)進口貨值1.8億元,規模居全國第一。
2014年11月27日,廣州正式開通“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跨境電商平臺,并與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簽署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產業合作行動計劃書”,以此支持廣州跨境電商的發展。另外,隨著廣州自貿區獲批在望,跨境電商在廣州白云機場綜合保稅區的布局激戰已經打響。
七、小結
總體來看,隨著首批跨境電商城市試點,跨境電商自2013年以來正逐步變得理性,然2014年為中國跨境電商元年,為各大試點城市攻城略地的時機,故其各自推出相應的跨境電商業務,或以進口保稅為主,或以直購為主,或出口為主等,同時在各大品牌電商企業、物流企業以及各大零售商品企業紛紛號召入駐,呈現不同的規模趨勢。
結合跨境電商的發展模式來看,在B2C領域中,仍然是進口需求大于出口,國內對于母嬰產品(比如奶粉、紙尿布)、化妝品、服裝、食品、生鮮、輕奢品等需求較大。另外,跨境電商“保稅模式”的運營,對于消費者對進口產品的購物來說,一方面降低了價格,另一方面則購物更為方便快捷。對于諸多涉足的跨境電商企業來講,這相當于一片藍海,2014年如天貓國際、蜜淘網、菜鳥網、敦煌網等紛紛出現。就此來講,國內跨境電商平臺的競爭未來將更為激烈。
另一方面,則是跨境電商的出口貿易市場增長點將進一步集中在新興市場,比如拉美、非洲、東南亞等地。以俄羅斯為例,俄羅斯網民數量位居歐洲第一,達7000余萬。其中,一半以上的俄羅斯網民進行過網上購物。2013年,俄羅斯電子商務市場年銷售額超過100億美元,2014年中國通過“跨境網絡零售”方式銷售到俄羅斯的產品預計將會超過34億美元。另外,中國制造業的跨境電子商務也將隨著跨境物流體系的完善,比如海外倉的布局和建設,增長力將會爆發。
2014年,僅是跨境電商的元年,而隨著中國政策的放開、物流配送及支付體系的完善、中國傳統制造業的加入,未來前景將會更好,市場仍待開發完善。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