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制品行業整合提速并購催生龍頭企業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血液制品行業整合提速并購催生龍頭企業 |
人造血液試制成功 血液制品成本下降值得 |
從三季度報看血液制品的成本特性 |
目前,對血制品行業未來發展主要歸結為三種途徑,第一整合并購提升集中度獲得規模效應;第二新增漿站帶來的量的增長;第三產品鏈的延伸帶來的盈利能力提升。
由于血液制品行業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而制約行業快速發展的瓶頸又在于血漿原料。如果把血漿看作一種資源,那么漿站就是礦山,礦山的品質與多少決定一個企業的內在價值。
既然行業帶有一定的資源品屬性,而資源又來自于人體,這就注定行業的發展必然受到政府管制,競爭是不充分的。獲取血漿資源的能力大小是血液制品公司價值高低的關鍵,這與一般的制藥企業的價值體系是截然不同的。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2015-2020年中國血液制品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在生產的血制品公司為23家。從投漿量分析,最大的五位企業分別為上海萊士、華蘭生物、山東泰邦、成都蓉生、四川蜀陽。
2014年1-7月生物制品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54%,利潤總額同比增長8.63%,而生物制品子行業更加比較優勢,其中化學制劑、生物制品利潤增速高于收入增速,特別是生物制品利潤增速大幅提升。4月以來生物制品收入增速環比持續提升,而7月起,生物制品行業毛利率上升,企業的盈利更加有利。
圖表1:血液制品行業核心競爭力建設重點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近幾年,國內血液制品行業企業整合提速,紛紛通過并購來擴大企業規模,比如博雅生物收購浙江海康部分股權、天壇生物收購成都蓉生、沃森生物收購河北大安制藥有限公司、中國生物收購貴陽黔峰和西安回天、人幅醫藥收購武漢中原瑞德等。
而最引入注目的是在2013年,上海萊士依靠品牌優勢在2013年7月份18億元并購鄭州邦和,擴大其行業地位,而并入邦和藥業后,上海萊士整體采漿量有望達到近500噸,成為國內最大的血制品企業。據上海萊士9月25日最新公告顯示,上海萊士擬以非公開發行股份方式收購同路生物89.77%股權,并募集配套資金。資料顯示,同路生物是一家漿站數量排名全國前五的非上市公司,目前同路生物擁有7個品種、共32個規格的產品的藥品生產批準文號,下屬14家漿站(含3家籌建)。
為了搶占上游的原料資源,在未來的競爭中處于有利的地位,大型血液制品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獲得新建漿站。相關龍頭企業已經摩拳擦掌,兼并收購成為其中長期戰略規劃中的重要內容。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