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能源成新能源發展趨勢 度電補貼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我國能源結構分布嚴重不平衡,西部和北部是我國能源主要集中地區,而電力消耗集中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東部和南部沿海,如果建設大量的高壓輸電線路一方面需要大量的投資,另一方面,輸送環節的損耗較大,如果斷網將出現大面積停電。由此來看分布式能源是我國新能源的發展趨勢。我國近些年不斷加碼政策鼓勵分布式新能源發展,度電補貼制度將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根據定義,分布式發電是指位于用戶所在地附近的,所生產的電力除由用戶自用和就近利用外,多余電力送入當地配電網的發電設施、發電系統或有電力輸出的多聯供系統。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的優勢在于其經濟、環保、能夠提高供電安全可靠性以及解決邊遠地區用電等。分布式光伏發電的裝機容量一般較小,初始投資和后期運維成本低,建設周期短,能夠實現就近供電,對大電網、遠距離供電形成有益的互補或者替代。分布式發電擁有如此多的優點,因此也得到了國家政策的扶持和鼓勵。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分布式能源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以分布式光伏為例,我國最初的分布式補貼政策為金太陽工程,補貼方式為50%-70%的初始補貼,但是由于采用的是事前補貼方式,造成了騙補、先建后拆、報大建小,難以監管等問題。2013年8月,發改委頒布了新的分布式補貼政策,根據政策內容,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全電量補貼的政策,電價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0.42元(含稅),通過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予以支付,由電網企業轉付;其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自用有余上網的電量,由電網企業按照當地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收購。對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自用電量免收隨電價征收的各類基金和附加,以及系統備用容量費和其他相關并網服務費。分布式采用全電量補貼政策可以有效避免騙補等行為出現,而采用備案制相比于核準制更加靈活。
初始安裝補貼與度電補貼優缺點對比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4年1月,能源局下發《關于下達2014年光伏發電年度新增建設規模的通知》,《通知》指出2014年新增備案總規模14GW,其中分布式8GW,光伏電站6GW。其中分布式光伏配額集中于東部沿海城市,山東、江蘇、浙江、廣東、河北均超過60MW。為了響應能源局的政策,東部沿海各地區為了促進分布式光伏的發展,在國家補貼的基礎上紛紛提出了不同的地方補貼。但是地方政府對分布式的支持主要表現在提供補貼電價上,以提高項目收益率,也有些地區進行了一定的初始安裝補貼,有利于提高項目現金流回收速度。
從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來看,國家對分布式能源的支持力度非常大,補貼制度也逐漸變得完善;再加上地方政府的政策補貼,分布式能源項目的收益率已經處于相對較高的水平,具備較強的投資吸引力。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