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揮刀P2P網貸 網貸路在何方
事件:4月28日,百度對百度推廣的P2P網貸平臺“短期內全部下線”。此次暫時性的關閉P2P網貸起因是深圳“旺旺貸”跑路。出于部分投資者通過百度推廣接觸到“旺旺貸”,百度啟動“網民權益保障計劃”,第一期保障資金超400萬元。
網貸近幾年來顯現出非常高的增長速度,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網絡借貸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3年網貸行業整體成交額為1058億元,由于統計數據不完全,數字可能存在偏差。
圖表1:2007-2013年國內網絡借貸交易規模變化情況(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網貸行業的興起大致有幾方面的原因。首先,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以及基于互聯網研發的支付技術為網貸行業的出現奠定了技術基礎;其次,普惠金融理念的提出,網貸行業恰恰契合了這一理念,同時作為未來金融行業的一種趨勢或期待,同時也昭示了網貸行業未來的良好前景;還有,政府對金融行業正在進行市場化改革的步伐,政府在政策上適當容忍金融方面的創新。
而就信貸的供給與需求來看,雖然銀監會政策明確要求銀行業貸款傾向于小微企業,并提出了“兩個不低于”,即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但是銀行在小微金融的創新一塊還主要限于擔保品的多樣化改革,受手續繁雜和擔保信用低,小微企業的信貸缺口依舊很大。個人從銀行得到貸款的困難性也相當大。社會融資的渠道是個人和企業銀行外的另一獲取資金的重要途徑。但閑散的社會資金相對分散,個人借貸主要發生在親友圈子里,而企業高額的借貸需要支付高昂的利息,債權人也得承受相當高的風險。
中國居民更多的是風險厭惡者,網貸提供了一個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持有者或投資者會獲得更高的投資利潤。
但網貸瘋狂生長的背后卻埋藏著許多問題,這些問題有網貸企業自身的問題,也有制度和監管層次的問題,整體上來說,網貸還屬于一個起步中的行業,行業發展的初期必然存在的粗放式的野蠻的擴張,而商人的短期逐利的欲望可能讓起步伴隨更多的陣痛,這些陣痛可能會積攢在某個時間點突發。
進入網貸行業的門檻相對較低,我們可以從網貸企業的數量增長上看出來,2013年網貸企業大約有800家,是2012年200家的4倍。網貸的定性尚不明確,這種處境也是與網貸企業的多重性所決定的,按照規定網貸企業不得參與資金池的建立,不得挪用出借人的資金以為己用。但網貸作為平臺卻起著社會資金的聚集和分配,聚集出借人的資金分配給借貸人,在這過程中起到了融資的作用。政府對網貸的定性存在模糊,且各個地區對于網貸企業的規定也存在出入。同時網貸企業因此承受了更高于金融機構的稅收基準,這無形中增加了融資成本。
同樣網貸的退出機制也存在很大的問題,這也是為什么許多網貸老板在平臺經營出現問題后選擇跑路的重要原因。針對網貸企業破產處置的法律體系尚不完善。由于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管理不善或者宏觀層面的不利因素影響從而導致網貸企業出現虧損甚至倒閉,對于網貸企業管理人的處置方法應該出臺細則,必須厘清破產網貸企業是否存在非法違規,同時對于出借人的債務處置方面,應該樹立“投資必然存在風險,投資者需自擔風險”的投資準則。
網貸行業自身的漏洞往往給投機者可乘之機。而這類人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非法集資者,他們借用P2P網貸平臺從事非法的集資活動,而資金被自行挪用,一旦出借人利息無法兌現而暴露問題時,便攜款潛逃。另一種是投機者。投機者可能支付較低的利息的機構借款然后投入到可以獲得較高利息的機構,這樣便可以獲取中間的利差。投機者還可以充當中介人的身份,通過虛擬擔保條件,給借貸者和網貸企業搭建聯系,自己從中賺取高額的回報,而這類借貸者一般具有高風險,很容易導致資金鏈的斷裂。
上面的這些問題可能導致網貸行業的逆向選擇,正常的投資人會逐漸遠離網貸行業,網貸行業可能因此而最終淪為投機者牟利的平臺,而根本與初衷的服務實體經濟相悖。
前瞻產業研究院網絡借貸行業報告顯示,2014年4月份全國P2P網貸平均綜合年利率19.50%。
圖表2:2013.05-2014.04全國P2P網貸平均綜合年利率(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4月份網貸的利率相對3月來說雖然有0.55個百分比的降低,但整體上來說還是比較高。對于網貸關閉的不完全統計顯示,2013年10月、11月份倒閉最多,分別為20、33家。結合上圖的利率曲線,2013年8-10月的利率最高,處于峰值,而考慮到利率沖擊可能存在滯后性,那么網貸倒閉流與高利率之間存在某種的正相關關系。
而這類相關性可以為監管提供很好的借鑒。我們可以制定一些規則,將網貸企業的日常經營與相關的量化指標掛鉤,比如,可以確定貸款利率上限,上限的設定可以浮動,參照的標準可以是銀行類貸款的利率,然后在這個基礎上確立大致的浮動區間。同樣,可以參照考核銀行的監控指標,比如對于期限錯配的貸款期限限定,對于擔保物品的審核以及其在貸款中的比重設定等等,通過這一系列的風控指標組合對網貸風險來進行很好的控制。而利率水平的最好情況是接近于社會資金收益率。當然這種收益率是資金純粹的收益率,而不是運用資金所得的收益率。
網貸行業的產生有其內在的原因,但其產生的問題一方面需要行業自律,另一方面也需要行業標準以及相關監管制度的完善。這是一個發展前景相當廣闊的行業,但是當下,更應該是在如此眾多的跑路事件后回歸到理性,對其進行反思,才能建立一個健康的網貸行業。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