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 能否挽救餐飲頹勢
O2O能否挽救餐飲頹勢
餐飲的寒冬似乎還在繼續,餐飲業的各路豪杰怪招頻出,企圖挽救頹勢,名字從各種高大上的“會所”改成各種親民的“小廚”、“家常菜”;提供餐飲的各家酒店業紛紛興起了“摘星”運動。全聚德引入IDG戰略投資,湘鄂情香港子公司改名去餐飲。餐飲業的眾生百態圖讓我們不禁思考,高壓政策下的餐飲業,路在何方?
史上最嚴餐飲政策環境,倒逼高端餐飲紛紛涌入中端餐飲市場,中端餐飲市場硝煙正起,信息時代的最大特點就是:大,未必安全。湘鄂情發布業績報告顯示2013年巨虧5.6億元;小南國2013年凈利潤同比下降近100%;就連中華老字號“全聚德”,2013年業績也同比下降,更遑論中小型餐企。沒有餐企可以獨善其身。如何在這場餐飲業的大混戰中存活下來?目光,不約而同的指向餐飲O2O。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餐飲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2014年前3月,“餐飲”仍然是全國各大主流城市團購種類的霸主。就在2014年,百度糯米正式上線,“阿里”“美團”聯姻;騰訊入股大眾點評。“BAT”格局形成,劍指大眾團購市場,似乎所有人都在為O2O瘋狂。
O2O真的能讓所有人都稱心如意嗎?
O2O:中端餐企的主場
實際上,參與O2O,并且能從中獲益的,大部分是目標中端市場的餐企,因為很難將一個人聲鼎沸的餐廳和高端餐飲聯系在一起,這樣的餐廳,客戶過多反而不美。而低端餐飲市場集中在老百姓的生活區和工作區,方便快捷且價格實惠是這類餐廳的最大特點。這些餐廳大多不是連鎖企業,并且也未能擁有足夠的美味吸引客戶遠道而來進行消費,最重要的是,這些低端餐飲業,而且市場足夠多,賺熟客錢,不需O2O來為他們引流。
中端市場,目標群體定位與參與餐飲O2O的人群有大部分重合,并且有足夠的資金支撐企業完成O2O模式,為自己在互聯網做推廣。例如,連鎖餐企是終端市場的主力軍,它們擁有足夠多的店面,有足夠大的知名度,有足夠高的利潤。終端餐飲企業才是玩轉餐飲O2O的主力軍。
O2O:粗暴模式損害商家利益
任何一種商業模式,離開了“雙贏”,都很難持久,而目前現有的主流餐飲O2O模式對企業的傷害很大,當然利益也不小,如何權衡,在于餐企。
首先,團購網站對目標群體的定位不夠精準,比如商家推出一款產品,目標是某個時段有空閑的人們,可是,團購網站卻缺乏足夠的手段將這些信息推送給目標人群。
其次,團購網站上提供的虛擬會員卡,跳不出“打折”、“存錢”、和“收集信息”這幾種模式,在信息時代,這些手段對商家而言,毫無吸引力,并且這些模式,并不能帶來直接的利益。
最后,團購網站的信息完全公開透明,不能做到足夠的讓利,無法將線上資源轉化成線下利潤,留存率低,轉化率也低。可是,五折,已經不能吸引到消費者了,效用太低;而低至二三折,會嚴重損害餐企利潤,有的時候,餐企甚至是在“賠本賺吆喝”,而這種情況下吸引到的客戶,只是因為折扣而來,一旦不做折扣了,客源會迅速流失。有些商家無奈之下,選擇提高原價,在虛假原價基礎上的打折所獲得的利潤,可以維持餐企的運行。或者,直接減少食材用量,通過扣減成本來達到盈利的目的。不管是何種方式,在通過餐飲O2O短時間聚集到大量人氣之后,要么繼續“賠本賺吆喝”下去,或者終止低折扣的讓利從而讓人氣流失;要么通過類似“提高原價”、“偷工減料”的方式,維持餐企運行,但這終究會給餐企帶來負面新聞,能否長久運行,依然未知。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餐企?
中國的稅收有多少種?稅務部門也未必能給出準確的回答。而根據調查,目前全國餐飲行業收取的稅收高達46種,其中,普遍需要交納的為12項稅種,而各地征收的,則為34項,這些稅賦會攤薄餐企利潤,使得原本就艱難過冬的商家,更加雪上加霜。
餐飲行業集體要求“減負”的呼聲越來越高。
所以說,當前情況下的O2O,實乃不得已為之。眾餐企都涉及到O2O領域,這片領域成了完全競爭市場,獲利之難,可想而知。哪里是餐飲行業的藍海領域?
當大部分餐飲企業都大打“價格戰”的時候,有些企業跳出這個競價怪圈,進而選擇自己的優勢項目——食材,揚長避短的同時,避開了價格戰帶來的負面效應。
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的是消費者不斷挑剔的品位。消費者開始重視產品質量而不單單是產品價格。這點,對于餐飲行業同樣適用。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中國消費者協會2013旅游餐飲調查報告》顯示,超八成的消費者最看重食材的質量以及新鮮程度。而調查也顯示,消費者對于價格的重視程度僅列第三,低于食材和口味。
餐廳在食材和口味上下功夫,才是真正對消費者的“投其所好”。
在完全開放的市場,要立于不敗之地,需要打出自己的特色,餐飲是和中國文化密切結合的,很多名菜都可以追溯其歷史。餐廳推出的特色菜肴可以結合文化,打出知名度。
沒有這樣雄厚的資金,在菜品上無法得到提高怎么辦?
把家常食材作到極致,原汁原味,也會受消費者喜愛。返璞歸真又是一番境界。
這些都做不到怎么辦?推出特色服務吧,只要你有服務員,只要你有好思路,只要你對客戶的心思把握的準確,仍然可以吸引不少消費者。比如,知道客戶來辦壽宴,可以敲鑼打鼓的將菜肴送上餐桌。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后記:“民以食為天”,餐飲業關系到社會民生等方方面面。餐飲業的集體萎靡,是在政策調整之下,轉型的陣痛。在黑暗之中,眾餐企摸石過河,有的會倒在路上,有的會到達彼岸。我們期待著餐飲行業去掉泡沫,回歸理性的時刻。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