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證券化不是萬靈丹 仍是任重而道遠
從信貸資產證券化和企業資產證券化的效能來看,信貸資產證券化的擔子似乎更重,而且在盤活存量資產方面更具可行性和有效性。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資產證券化業務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當前,企業資產證券化涉及中間環節較多,企業融資成本較高,只有在貸款飽和的前提下,企業才會嘗試資產證券化;此外,企業資產證券化容易回到依靠“信用”和抵押來融資而不是依靠未來現金流融資的類似信托的老路子上,2014年甚至接下來的幾年信托擠兌和違約壓力較高的趨勢下,企業資產證券化以盤活資產的途徑應審慎而為。相比之下,信貸資產證券化相對成本較低,而且更加容易監管,實操性較強。就目前來看,無疑是資產證券化的首選方式。
加速信貸資產證券化進程,有其“不得已而為之”的急迫性;同時,也有“不足以為之”的瓶頸。相關法規和評級系統未完善的背景下,當前信貸資產證券化的試點規模相對于存量資產來說可謂杯水車薪。2012年信貸資產證券化重啟,額度僅為500億元,2014年,央行要求截至6月將審批4000億元的額度;從已發行情況來看,截止2014年1月,銀行間市場共發行30單資產證券化項目,發行規模約1127.4億元。千億級別的額度和發行量,平均下來每家銀行發行的產品不過幾十億元,難以調動銀行積極性;與此同時,截至2014年2月份,人民幣貸款存量達到73.86萬億元,千億級別的信貸資產證券化規模相對于近74萬億元的資產存量來說,盤活的程度微乎其微。因此,信貸資產證券化雖然任重,但卻依然道遠。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