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與移動運營商移動支付發展后勁不容小覷
在筆者的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移動支付領域中,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這類第三方支付競爭的市場只是一小部分。以網銀App為代表的金融機構、以話費等支付為代表的運營商仍占據著大部分份額。其他包括近場支付(NFC、儲值卡)和刷卡支付(刷卡器、信用卡、借記卡)等產品,金融機構與移動運營商依舊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那么在互聯網巨頭們競爭不斷升級,處于先行狀態,金融機構和移動運營商的布局與發展趨勢又將是怎樣的呢?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移動支付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分析報告》顯示,在互聯網巨頭們紛紛布局移動支付的時候,金融機構也在做一些類似的事情,例如推廣金融機構獨立的應用APP,并入駐公眾賬號和支付寶客戶端推廣。由此來看,金融機構開展移動支付業務也是手到擒來。例如工商銀行的APP將掃一掃引入菜單,QQ郵箱的漂流瓶也被招商銀行APP客戶端模仿。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移動支付行業報告分析,無論互聯網巨頭們怎么布局和競爭,金融機構的競爭地位短期內不可撼動,具體情況還要示阿里和騰訊進入的民營銀行們的發展情況而定。金融機構也擁有大量的用戶基礎,并且可以提供一站式的轉賬、交易、理財等功能。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上半年,我國具有手機銀行業務的9家銀行的手機銀行用戶數量已經累計突破了3.4億大關,尤其是招商銀行手機銀行的活躍用戶達到了網銀專業版的七成以上。
雖然移動運營商在遠程移動支付的地位中從強勢變為弱勢,但是未來移動運營商在近場支付市場中大放異彩,當然前提是移動運營商能夠緊跟潮流,進行突破創新。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移動支付行業發展趨勢報告分析認為,移動運營商也是擁有數億用戶人群,按照常理,移動運營商應該是移動端最有話語權的角色。但是從互聯網們的移動支付大戰中可以看出,運營商話語權正在降低,已經淪為流量經營的管道。這或許將倒逼移動運營商專心開發近場支付業務。
前瞻的移動支付發展趨勢報告分析認為,移動運營商能夠憑借其在手機終端的整合能力,實現手機的NFC近場支付,無論是小額近場支付與大額支付業務,均可以為用戶提供非常好的支付體驗。移動運營商不但掌握著移動支付的空中通道,而且還具有遍布各處的代理點和營業廳,更加貼近百姓的生活,經營手機類業務是移動運營商的專長。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己經離不開手機,而在人們的傳統觀念里,移動運營商永遠是他們手機帳號的大管家,所以移動運營商的品牌形象己經深入人心。與此同時,移動運營商最大的劣勢在于非金融機構的組織性質,限制了一些大額支付業務的拓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