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路線圖浮現 三大模式主導改革進程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明晰了國企改革的方向和路徑,而各地正在進行的國企改革嘗試和探索也為國企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借鑒。國企改革路線圖逐漸浮現,三大模式將主導未來的國企改革進程。
方向:國企改革將在哪些領域展開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明晰了國企改革的方向,報告明確了將向非國有資本開放的七大領域。報告稱,“制定非國有資本參與中央企業投資項目的辦法,在金融、石油、電力、鐵路、電信、資源開發、公用事業等領域,向非國有資本推出一批投資項目”。
而且,提出了同步的配套制度。“制定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具體辦法。實施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在更多領域放開競爭性業務,為民間資本提供大顯身手的舞臺。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
政府工作報告中涉及的七大領域主要是在中央國有資本領域的改革方向,而地方國有資本改革的方向可能更加寬泛。在2月27日廣東國資委召開的省屬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對接會上,廣東國資委拋出了54個引資改制項目,涉及交通運輸、建筑建材、冶金礦產、電力、旅游休閑、金融投資、醫療衛生等13個行業。
而上海市對國資改革的領域定義則較廣東省更加寬泛。根據改革目標,對競爭類國企,上海要求能整體上市的要盡快上市,不能整體上市的,也要引入戰略投資者;對功能類和公共服務類國企,也要按照市場規則,提高資源配置和公共服務能力。也即是說,國資改革涉及到了上海市所有的地方國資企業。
相信其他地方也將遵循廣東省和上海市的國資改革路徑,在中央國企改革方面,將集中在金融、石油、電力、鐵路、電信、資源開發、公用事業等領域;而在地方國企改革方面,有可能涉及到所有的地方國資企業。全國國資系統有望迎來一輪大規模的整合和改制。
路徑:國企改革將以哪種方式進行
自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發布起,我國國有資產管理已進入新一輪跨越式發展期,本輪改革著重強調以管理資本為核心,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放大國有資本的影響力,吸引民資、外資等社會資源參與國資改革,支持各類企業“走出去”參與全球資源配置,不斷激發國有資產及國企改革創新的動力和轉型發展的活力。
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意味著在管理上將出現多重轉變:其一,從管理全口徑資產向管理出資人投資資本的轉變;其二,從管理企業經營管理者到管理投資企業董事會代表的轉變;其三,從管理企業重大事項向部分委托董事會授權管理的轉變。
國資改革總體思路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那么,在確定了總體思路后,國企改革將以何種方式進行?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創業投資與私募股權投資市場前瞻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顯示,目前,國企改革共有三種模式:資本拓展模式、國企造血模式、資本協作模式,這三種模式將主導未來一段時間的國企改革進程。
國資改革三種主要模式解析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在國有資產管理過程中,資金匱乏始終是相對次要的要素,管理制度、激勵機制等體系的不健全是制約國有資本發揮更大力量的核心要素。正如習近平所言,“深化國企改革是大文章,國有企業不僅不能削弱,而且還要加強”,同時強調,“國有企業加強是在深化改革中通過自我完善”。
而在開展資本化運作的過程中,非國有資本逐步被引入到混合所有制中,各方資源隨之被導入進來,優秀的人才、先進的管理、市場化的運營體系等可以彌補國有企業的短板。但是,對于發展混合所有制,民營資本目前依然處于觀望狀態。開放的行業是否具有足夠的吸引力,如何保證民營資本的投資權益等問題依然有待解決,這需要在體制和機制配套方面進行更多的探索。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