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治霾只是笑談 根治霧霾唯一途徑在于新能源改造
2014年2月,華北地區部分城市AQI指數一度達到驚人的500水平,北京市緊急啟動霧霾橙色預警,并臨時叫停部分高污染企業。緊接著2月25日,針對首都北京的嚴重霧霾現象,李克強總理追問環保部長數十問,并提出了對治霾的總體要求;而后習近平主席又對深陷霧霾危機的北京提出了限人限車的兩點治霾方略。
面對霧霾問題,上到中央,下到北京政府、環保部都似乎已顯得力不從力。從事環境治理多年的一位工作人員無奈地表示,叫停企業、汽車限行等行政措施對于治霾收效甚微,霧霾散去最好的方式還是得看天,只要刮風下雨,霧霾就會消散。這個說法立刻得到了印證,27日北京降雨,索繞北京長達120小時始終不散的霧霾頃刻開始消散,“求雨治霾”效果顯著;對應的則是上海等沿海城市的“望風治霾”,風一來霧必散。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認為,“看天治霾”純屬笑談,顯示出當前中國政府深陷霧霾危機的無奈。霧霾真的無法可治嗎?絕非如此,霧霾也并非只在中國存在,世界發達國家工業化已經數百年,霧霾問題也曾一度成為各國大型城市的通病。僅以1952年倫敦為例,霧霾首日便導致4000多人死于呼吸系統問題,倫敦政府痛下決心治霾的結果是世界上環境最好城市之一倫敦重現在世人眼前。霧霾純不是一塊啃不動的骨頭,關鍵在于治理之法得當。
中國國情特殊,治霾不可能延續倫敦的治霾之策。結合中國當代國情,經濟發展仍然在十年內是我國發展的首要重任,抑制經濟增長的“割肉療法”并不適合以經濟發展為首位的我國國情。前瞻認為,中國根治霧霾的唯一途徑在于,以政策引導,加速企業、產業的新能源改造,結合國家產業升級政策,形成一套立體的、全方體的能源升級戰略規劃,進而加速控制霧霾生成,才是最可行且最適合我國國情的唯一治霾途徑。
個人認為,實施該戰略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新能源汽車與新能源供應保障偕同鼓勵
我國對新能源汽車早已有多項鼓勵政策,然而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卻始終無法全方位展開,價格相對傳統汽車來說偏高是一個方面,供應保障未與新能源汽車共同發展也是重要一環。例如LNG汽車與LNG加注站、電動汽車和電動汽車充電樁/站未能同步發展,必須要實現政策的雙向引導使之偕同發展才能形成良性循環,否則二者發展均只能觀望、徘徊。
2、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實行企業新能源升級鼓勵政策
可考慮途徑如下:調控國內或重點城市的能源供應、價格等市場化因素來引導企業進行能源升級,發布限期能源升級補貼政策從政策面來以引導企業限期內實現能源升級。
3、公交領域強制性能源升級,私人汽車領域引導新能源汽車比重提升
在公交領域,可考慮以LNG汽車、CNG汽車、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來強制性、有規劃、分批次地替換現在公交汽車。在私用領域,通過啟動燃油汽車回收系統、新能源汽車補貼系統來引導新能源汽車比重提升。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嚴謹之處歡迎指正。)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